贵州赤水千年古镇里的端午节日味

21.06.2015  19:15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21日电(记者李平)赛龙舟、祭屈原、唱花灯、连枪舞、蒸笼鲊……端午节期间,在赤水河畔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接连上演,节日氛围一波推一波,让人流连忘返,大呼过瘾。

    21日上午,记者沿着平整的青石板,拾阶而下,来到一片由青石板铺就的古码头边,依山而建的老民居鳞次栉比的散落在茂林修竹之中。从五六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不约而同地站在码头边,伸着脖子观看龙舟比赛。

    随着一阵号响,两支龙舟队挥桨如飞,在宽阔的水面上荡起阵阵浪涛,速度飞快地向终点冲刺,两岸群众或呐喊或鼓掌,一片热闹。

    龙舟赛事之后,发源于赤水河畔的贵州省非物质遗产——独竹漂项目开始亮相,几名身手灵活的男青年脚踩一根楠竹、手持一根竹竿,在汹涌的河水中“一苇渡江”徐徐前行,真乃水中绝技。

    在古镇上生活了54年的村民万禄平说,千年古镇原名“大洞场”,后改为大同镇,相传建于东汉年间,他的祖辈已在这里世居15代了。“流经古镇的大同河,又名鳌溪河,在明清时期,是川黔等地的盐茶要道,大同镇也成为川黔滇地区重要的水陆码头。

    万禄平说,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是古镇吸引远方游客的重要原因。“每年的端午节,除了赛龙舟、独竹漂等,还会举办花灯戏、连枪舞、竹竿舞、唱山歌等民俗节目。

    与村民万禄平聊完古镇历史之后,记者漫步在古街、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组成的古建筑群里。细雨织密的古镇,远远近近,灰灰白白,宁静淡然。要不是2米见宽的巷子两旁木房里散发出的阵阵蒸肉香、粽子香,真让人有穿越千古的感觉。

    今年73岁的杨明贵老人,家里蒸了8笼蒸笼鲊,还包了不少粽子。谈起端午节,她的话匣子就收不住:“端午节是一年之中,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重要的节日。划龙舟、吃粽子和吃蒸笼鲊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家人围坐吃饭的时候,还会喝点雄黄酒,驱邪辟毒,并由家中长者提议举杯,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殷实富足的好年景。

    重庆游客陈其智三年前就被这里的古镇文化吸引,今年特意到小镇过端午节。“在古镇里过传统节日,吃地方特色小吃,看传统民俗活动,是一番独特的体验。”陈其智说,与古建筑相得益彰的传统文化,最能吸引游客,希望大同古镇的民间风俗能一直传承下去,为大都市生活的人群保留一份乡愁和文化寻根之地。

    作为历史上川黔地区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贾云集之地,大同古镇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保存较好的古镇文化,2014年被列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水路交通的发达,盐茶、布匹、药材贸易的兴盛,也让先进思想惠顾此地,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赤合特支”旧址就在大同古镇街道上。

    万禄平希望,依靠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周边四洞沟、红石野谷、望云峰、大石盘苗寨等自然风光,大同镇的旅游能兴盛起来,更多的年轻人不必外出务工谋食,能留下来发展古镇经济,传承古镇文化,把千年古镇重新带回繁华兴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