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跨区搬迁”让移民安置变安居

12.07.2017  22:04

    新华社贵阳7月12日电 题:贵州:“跨区搬迁”让移民安置变安居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再也不会出去打工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41岁的安德海从厂里下班回来,一边打开风扇一边说。

    在他所在的这片大德新区里,入住的都是搬迁户。今年1月,贵州省铜仁市拉开了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大幕。来自德江县的210户、989名乡亲被安置到了大龙经济开发区。

    “房屋都是拎包入住。这边交通方便,企业也多,不愁没事儿做。”尽管安德海口中这么说,但他刚来时,还是对未来一脸茫然。

    原来早在20多年前,年仅18岁的安德海就踏上了南下广东的火车。“一去就是8年,做绿化嫁接。

    然而,正当满怀希望的时候,妻子却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瘫痪在床,留下2个孩子没人照顾。

    重回大山,安德海没有沉沦,而是掏了1万多元,承包了100多亩山林,想弄一个花木厂。不过,因为资金不足、信息不灵等原因,他的致富梦再次被击碎。

    “以后不想折腾了。”安德海摇摇头,苦笑着说。他的老家自然环境恶劣,直到去年才通上了公路。受够了贫穷落后,当安德海接到易地扶贫搬迁的征询电话,他毫不思索地回答:“当然愿意搬啊!

    但是,真正告别故乡来到新区,安德海也有顾虑。好在移民办的干部们工作做得细,“来了解情况,知道我会嫁接,就针对性推荐进企业工作,不然我自己哪找得到这么对口的。

    为了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融入”,大德新区抽调迁入地与迁出地相关职能部门共11人,具体负责日常管理。

    记者在为民服务中心看到,“一站式”的服务窗口前,有不少群众在咨询就学、就医、就业等事项。在门口,还有一片专门开辟的“微菜园”。

    中心主任马文波介绍,住进了新房子,必须保证有活干,有钱赚。为此,他们先后多次组织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针对一些就业弱势群体,小区成立了“劳务专业合作社”,承接园区内纺织、箱包等企业劳动强度小的手工活。

    “989人中现已就业409人,其中到开发区企业就业125人。”大龙经济开发区移民办负责人付敏说,已经有一半人把户口迁了过来,接下来还要处理好农地、林地、宅基地“三块地”,给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记者在开发区看到,两个新的安置点正在加紧施工,配套学校、医院等场所。今年内,开发区还将接受移民1.2万人。

    据了解,铜仁市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扶贫27.6万人。其中12.6万贫困人口,要依托主城区、园区、景区进行跨行政区域集中安置。

    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表示,“要通过跨区域搬迁安置,让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群众,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
贵州:5年百万余群众搬出深山
    新华社贵阳7月10日电 题:贵州:5年百万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