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考恢复四十年 考生突破四十万

07.06.2017  10:45

高考历程彰显教育公平

高考恢复四十年 考生突破四十万

图为兴义市八中考生在校园放松,自信迎考。刘朝富 摄(贵景网发)

    2017年,贵州省高考报名考生突破40万,总数达411897人,比去年增加29624人,成为全国第八大高考生源省份。

    逾40万人角逐高考竞技场,成就贵州史上规模最大的“大考”。

    40年前的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开启无数渴望知识、追逐梦想的年轻人的希望,那一年,贵州高考报名人数为65111人;那一年,高考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考生的人生坐标。

    40年不断改进和完善,高考形成了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公平的理念贯穿高考工作每一个环节,阳光洒遍每一位考生。

    巨大的数字演化,奏出贵州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劲之音,旋律激昂,令人振奋。

    增资源保障受教育权

    悠悠万事,教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贵州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通过改善交通开发物力资源,通过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举全省之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人民更满意的教育。从2013年起连续3年压缩5%的行政经费,2016年、2017年每年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

    “十二五”以来,全省教育投入达4400多亿元,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四项教育突破工程,启动实施教育“9+3”计划、“新两基”攻坚,大力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增加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普及程度,努力保障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在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去年10月以来,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农村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十二五”以来,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解决了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无学可上的困境,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发展瓶颈逐步突破,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省新建、改扩建高中阶段学校166所,实施中职“百校大战”,建成清镇职教城等职教园区,清镇职教城入驻学校19所,入驻师生8万余人。2016年底,全省高中阶段在学规模179.7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较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到2016年底,花溪大学城竣工校舍355万平方米,入驻高校9所,入住学生9.1万人。3所本科院校更名为大学,新增4所本科院校、21所高职(专科)学校,为渴望上大学的学子提供了丰富的高校资源。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总规模为93.13万人,其中研究生1.64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7.3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3%,较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兴改革扩大选择权

    改革是办好教育事业、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一招。围绕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我省从高考入口到出口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从挤独木桥的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招生过程更规范、更透明,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

    2015年起,全省取消示范性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实行优质高中50%以上招生计划分配到所在区域初中学校,并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倾斜,让更多农村初中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

    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对入学的新生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八年来,共组织了9次考试,累计参考普通高中学生196.2万人。2013年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同分数学生位次排列的第一依据。2016年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文化科成绩。

    2014年首次实施《贵州省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校暂行规定》,符合该规定条件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首次可以正常报考。

    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人才的培养,2014年,贵州民族大学、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面向黔南自治州等地招收农村户籍,能使用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瑶族6种民族语言中一种语言流利交流的少数民族双语预科生共150名。2016年,又扩大民汉双语预科班招生院校、招生计划及生源范围,新增双语民族班招生。

    2012年开始,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建设标准化考点考场,改进考试管理制度。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等8所省属高校开始面向我省常住农村户籍的考生,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720人。贵州大学按照自主招生办法,单独招收我省农村户籍考生150人。

    2015年,我省开始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全国性加分项目保留五项,地方性加分项目仅保留两项。

    同年,全省拓宽高职院校招生渠道,通过单独考试招生、中职单报高职、自主选拔招生、中职推优、五年一贯制、“3+2”分段制、注册入学试点等方式,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搭建了从中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2017年,我省启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

    强资助免除后顾之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全省学生资助金额以平均每年近10亿元的速度递增,2016年资助资金突破100亿元,基本实现“应助尽助”。

    2015年春季学期,已实施5年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原来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在此基础上,从同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对就读高中至本专科(高职)阶段的贵州省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新增扶贫专项助学金,免(补助)学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资助项目。

    2013年秋季学期起,我省率先对贵州省户籍学生不分专业不分城乡,全面实行中职免学费教育。

    普通高校新资助政策,针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每生每年奖励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国家助学金3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8∶2的比例分担。

    2014年秋季学期起,全省高校开始实施新的研究生资助政策,包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生每生每年奖励30000元,硕士生每生每年奖励20000元,由中央财政出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博士生每生每年资助10000元,硕士生每生每年资助6000元,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8∶2的比例分担。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博士生每生每年奖励资助10000元,硕士生每生每年奖励资助8000元,资金由地方政府和高校按9∶1的比例分担。

    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正式由国家政策性银行办理十年来,建立了以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为管理平台、各高校资助中心为操作平台的国家助学贷款两级管理模式,各高校作为主体来管理国家助学贷款,使贷款资金能安全、顺利、及时地发放和回收。现在我省已全面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只对未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外省籍学生办理。

    2016年,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数30.2万人,贷款金额达18.47亿元,全面实现“应贷尽贷”,过去家庭困难学子,只有撕掉录取通知书去打工的境遇已不复存在,大学“只要考得上,就能读得起”。

    鼓角声中,风雨兼程。春秋更迭,烟云满纸。

    高考,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壮大,无论是忧思还是希冀,都已深深镌刻进社会前行的脚步里。

    高考,是每一年、每一届考生最关切的话题,无论是爱还是恨,它都是正在发生的、不断变化的、更趋合理的故事。(记者 宋黔云 杨春凌)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