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明村:通路后,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17.09.2019  21:53

  新华社贵阳9月17日电(记者刘智强)曾外出打工多年的桂金华,如今在老家开起了销售农特产品的门市,单这一项年收入就有十几万元。“现在是真正的资源变成了产业。”坐在门市内,看着往来的游客,桂金华感叹。

  桂金华住在贵州省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过去,因为没有路,漫山遍野的竹子只能当作柴火烧,竹笋也只能晒干了用背篼背到山下去卖。”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说,下山到镇上去就是“两头黑”,“拿着火把下山,摸黑回家,有的人甚至从来没下过山”。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村里修通了第一条公路。

  为了这条路,村民每人拿出了500元,王廷科也贷款18万元投了进去,在他眼里,有路才有希望。随后,政府在2013年给黎明村修建了80多公里的通村路,截至2017年底,黎明村已经有公路93公里。

  交通的改善激活了村里的资源,也让村民开启新的发展模式。王廷科说,过去是守着绿水青山,却吃着穷饭。如今,借助坐落于赤水大瀑布景区和赤水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核心地带的优势,黎明村日新月异。

  像桂金华一样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多了起来。

黎明村景色。新华社记者刘智强摄

  “村里在大瀑布景区开门市的有48户,还有另外7家开了农家乐。”桂金华笑着说,店里销售的鸡是自家养的,竹笋是自家种的,很受游客的欢迎。

  为吸引游客,2015年,黎明村成立旅游公司,开发了漂流项目,并通过自愿的方式鼓励村民入股。“该项目的60%收益会发放给入股的村民。”王廷科说,短短一年时间,项目便见了效益。

黎明村支部书记王廷科站在村委会门前。新华社记者刘智强摄

  2017年,漂流项目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不仅回了本,还给所有股民分了红,最少也分到了2000元,同时吸纳了40多个村民就业,年均收入超过两万元。

  “过去村里的竹子没法卖出去,现在是等着人来买、来收。”自从通了路,来村里的人多了,桂金华说,自家还有400亩左右可砍伐的竹林,一年能给他带来4万多元的收入,都是买家开车上山来拉。

黎明村所在的赤水大瀑布景区核心区。新华社记者刘智强摄

  黎明村种满了竹子,森林覆盖率高达95.4%,气候舒适宜人,这也是引来越来越多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廷科说:“如今这生生不息的竹子也是村里的重要产业,使黎明村村民年均增收7000元左右。

  “我们总算撕掉了贫困的标签。”说起近些年的变化,王廷科自信满满,他告诉记者,全村222户、797人,只算旅游项目和竹产业的收益,2018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5万元。

黎明村村民在赤水大瀑布景区开的销售当地农特产品的门市。新华社记者刘智强摄

  根据统计,赤水市近三年完成毛坯路改造470公里,新建产业路、小康路2422公里,硬化2880公里。在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引下,赤水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越来越多贫困村寨因此受益。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