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史话》:一本有意思的小书

31.10.2015  04:19

这是一本小书,一本很有意思的小书。

说它小,全书10多万字,正文180多页。拿在手里轻飘飘的。

说它有意思,是因为它是贵阳人在说贵阳事,贵阳人在写贵阳人,贵阳人在记贵阳物。参与本书编写的人,不少是老贵阳人,至少也是在贵阳生活了几十年的人。

盛世修志”。改革开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对贵阳历史的研究开始越发深入起来。特别是随着《贵阳市志》的编写,贵阳的大量的历史资料得到挖掘和保存,历史上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也得到了厘清,涌现了一大批成果。诸如贵阳市志系列的《建制志》《城建志》《文物志》《地理志》《教育志》等,以及如《南明区志》《花溪区志》等各区县市志,还有像《青岩镇志》等这样的乡镇方志。除此之外,还有三卷本的《贵阳通史》这样的地方史的问世。这些,都是各方面专家、学者、热心人对贵阳历史多年研究的成果。

与此同时,不少的有识之士还开始着手另外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那就是贵阳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正如贵阳市长、本书编委会主任刘文新在《》中所言:“贵阳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都是故乡的魂……”贵阳人应该知道贵阳的“”——贵阳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晓这些,珍爱这些。这就需要把专家、学者们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普及化、大众化、百姓化,民间化。这方面,也应该说是很有成果的。诸如《贵阳历史研究》《贵阳掌故》《南明河,昨天的故事》《一条路上的老贵阳》等著作的相继面世,就是一个明证。而《贵阳史话》则是这些普及类读物中最新的一部,是普及贵阳乡土知识上的又一成果,值得称道。

跟其他我们已看到的普及型读物不同,《贵阳史话》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史话》丛书中的一本,这不仅提升了《贵阳史话》的社会影响,更是对此书的编写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有关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等。

从本书包含和所传递的知识点来看,它是严肃、科学、客观的。比如,夜郎古国与贵阳的关系,这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本书从浩瀚的典籍出发,结合有关的研究成果,客观地指出:在夜郎古国偌大的疆域中,“贵阳也在其中”“属于夜郎县的治区”;对西汉时期的贵阳是属于牂牁郡还是且兰县,自清代以来一直未有定论,本书则把有关的观点列出,供读者参考;再如关于“贵州”的由来这个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本书介绍了相关史籍和宋太祖“惟而贵州,远在要服”一语的由来,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说“宋太祖一声‘贵州’传千载”。

作为2015年底才出版的《贵阳史话》,无疑增加了近几年来的一些新的知识点。比如在介绍贵阳的风景名胜的时候,除了传统的景区外,增加了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湿地公园、贵阳孔学堂、开阳马头寨等等。有别于一般的旅游性质的推广介绍,作为“史话”的本书,在涉及景点时更注意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传递,如清代嘉庆年间地方开明士绅就开始营造花溪风景;小车河古称太慈水,明代的徐霞客对其曾有描述;开阳马头寨的历史可上溯至宋元等等。这些,对读者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贵阳史话》。

郭千里

分享到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微信QQ好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