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国外选手包揽男女前三名

30.06.2014  12:34
昨日早晨,1 32万名马拉松选手齐聚贵阳奥体中心。9时许,随着一声发令枪响,2014贵阳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正式开始,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众选手欢呼着,如潮水般冲出起跑线。

半程马拉松男子前三名半程马拉松女子前三名。

鸣枪开跑

都市报记者参加十公里跑到终点

到达终点的运动员欢欣鼓舞

云南一家三口分别参加不同赛程跑

跑过终点摔倒的运动员

昨日早晨,1.32万名马拉松选手齐聚贵阳奥体中心。

9时许,随着一声发令枪响,2014贵阳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正式开始,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众选手欢呼着,如潮水般冲出起跑线。

本次马拉松赛系贵阳市首次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为了适应广大参赛者的不同需要,设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10公里跑、3公里体验跑3个项目。马拉松采取一次发枪,所有组别的选手都同时出发。

比赛吸引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117名外籍运动员参赛,包括纽约半程马拉松冠军、奥地利奥斯底亚半程马拉松冠军、韩国首尔全程冠军等世界级名将同场角逐。

  比赛进行到1小时2分24秒,半程马拉松赛道迎来首位冲线选手,来自肯尼亚的男选手Chemosin    RobertKwemoi,冲过了终点线。现场观众瞬间沸腾了。

几分钟后,来自埃塞俄比亚的  DebeleWorkneshDegefa以1小时11分41秒的成绩夺得女子半程马拉松冠军。热情的贵阳市民欢呼声响彻全场。两人分别获得1万美元奖金。

现场“赤脚大仙”:雨中跑步  ,更爽!

上午7时30分,贵阳奥体中心广场人头攒动。尽管大雨“开足马力”瓢泼而至,跑友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大家穿着雨衣打着雨伞,聚集到比赛出发地等候。不少市民都是“一家大小”齐齐出动,有来参加比赛的,也有专程来为自己的亲朋好友鼓劲喝彩的。

8时50分,离比赛出发还有10分钟,参赛者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加油,加油!”早早举着伞等候在马拉松路线两侧的市民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此时天公作美,在开赛前大雨及时止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在半程选手集结区,一名光着脚丫的选手引起大家的关注。“打起光脚板,你跑起来不怕痛啊?”有跑友好奇地问。“不会啊,高手都是光着脚板跑的!”来自广州的阿伟的回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阿伟是马拉松爱好者,参加过国内举行的多次马拉松比赛,近一个月来,每天都坚持训练。他告诉记者,光着脚跑,人会越跑越有精神。“贵阳的气候这么好,在雨中跑步,不热,这样更爽!”阿伟竖起了大拇指。

贵阳女婿: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比赛

法国的夏辉是贵阳女婿,但他之前从来没有到过贵阳。当他知道贵阳要举行马拉松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这是他第八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贵阳非常漂亮,这是我跑过的最美丽的马拉松路线,我喜欢这里。”夏辉说,与其他地方的马拉松比起来,贵阳赛道两侧的风景很美,到处都是翠绿的植物,跑起来感觉很舒服。

令夏辉赞不绝口的还有贵阳市民的热情,他说,尽管下着雨,比赛沿途都看得到围观助威的人群,比赛气氛很好,这让他感到温暖。“所以跑步时我一点压力也没有,沿途一面欣赏美景一面进行比赛。”夏辉说,他被属于贵阳这个城市的欢乐深深感染。

七旬老人:一口气跑下10公里

在十公里跑赛道上,头发花白的聂大爷冲过了终点线。“老人家,你太厉害了!”现场观众为聂朝忠响起了掌声,一马拉松志愿者还抢着与老人一起合照。

聂大爷告诉记者,他今年71岁了,平时就喜欢锻炼,每天都坚持从东山绕黔灵山一圈。对于这个长跑爱好者,当然不会错过家门口的比赛了。“贵阳自然环境好,跑起来不累,作为贵阳人我很自豪,欢迎大家都来贵阳跑步!”

虽然这是聂大爷第一次跑马拉松,可他一点也没觉得费力,“我中途都没休息,越跑越来劲,一口气就跑到终点了。”聂大爷边擦汗边感叹跑步过瘾,“我明年还要来参加,争取尝试下半程马拉松!”

聂大爷还不忘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跑步的阵营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两选手携手冲刺:很开心,重在参与

两小时后,选手们陆陆续续抵达终点。虽然很多选手没有拿到名次,但大家依然很开心。比赛中,有失去双臂依然不放弃跑步的选手,有跌倒后一次次爬起来咬牙坚持冲刺的选手。

  在比赛快结束时,记者看到,两名男选手互相搀扶着跑向终点。张先生告诉记者,在快接近终点时,自己的右脚不小心被扭到了,在他旁边努力奔跑的杨先生果断就停下来扶住他,两个陌生人一路相互搀扶着冲向终点。“之前我们都没跑过这么远的距离,没关系,重在参与嘛。”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两人依然很开心。

张先生是北京人,他说很喜欢贵阳这个城市,希望明年再来参加比赛。

  随着最后一名参赛选手通过起跑线,1万余名参赛选手全部顺利、有序地跑过终点。

错过现场的市民朋友,今晚可以通过电视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2014贵阳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将于今晚22:30在贵阳广播电视台1频道播放。

      文/记者王奇 图/特约记者吴东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