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娃学拼音“太恼火”?教材审编专家来解忧

29.09.2015  01:22

最近,有不少小学一年级的家长“诉苦”,才开学一个月,感觉已经接近疯狂状态:回家就陪孩子写作业,一做就做到晚上九点多;看到孩子就冒火,感觉他没有以前聪明可爱了;孩子常说想回去上幼儿园,家长耳朵都快要长茧;教到“火冒三丈”的时候,甚至对孩子动起手来……究其原因,才发现,原来都是学拼音惹的“”。

说到拼音,家长们可是有一肚子说不出的辛酸!一年级的淇淇妈说,孩子上的是公立幼儿园,没有拼音基础,现在老师把课程进度拉得太快,孩子学起来很费力。同样,怡然妈妈也表示,没有基础学拼音实在“恼火”,有时候教了很长时间孩子还是不会,骂了孩子好久,看到孩子含着眼泪入眠,都还在背b、p、m、f,就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克制,但是他第二天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时又不会,心里实在着急。

为此,记者采访了贵阳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缤阳,谈谈关于一年级学习拼音的这些事。

教师名片

王缤阳,贵阳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苏教版历届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评委,凤凰语文教材审编特约专家,人教版授予优秀教研员称号。

问题: 诸多因素造成学拼音难

其一,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汉语拼音是抽象、难认又难记的符号,整个学习过程相对较为枯燥,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如果只是让他们反复单调地认读、拼读、跟读,孩子们极易感到疲劳和乏味。

其二,每个孩子在入学前各方面的发展和所受教育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很多孩子刚入学还未适应,齐读时总是跟不上,甚至不爱开口或者干脆不动口,而有的孩子在假期里参加了家教提前班,认为老师教的内容不新鲜了,也不愿开口读。

其三,在教学上,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有着极大的差异,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必然会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其四,多种版本的教材,在拼音学习上都编入了情境图、词语、生字和儿歌等内容,将汉语拼音学习与识字、学词、阅读等结合起来,老师在教授时把拼音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或让学生花很多时间练读、练背语境歌等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做法,又加大了拼音学习的难度。

其五,受贵州方言影响,很多家长在普通话发音上就不标准,“n”“l”不分,平舌、卷舌难辨,有时候在教授孩子说普通话时,也容易误导孩子。

对策: 做好与老师、孩子两方面的沟通

家长们在教授孩子学习拼音时,首先要与老师做好在孩子学习难点、进度,以及孩子由幼儿园转入小学心理落差两个方面的沟通。

对老师:

家长一定要经常与老师联系,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家学习的实际情况。

建议:1.告知老师,孩子入学前是否提前学习过拼音或相关基础;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在读写上遇到问题的地方,重点标记并反馈,便于老师统计难点重点讲解,也可询问如何教授该知识点。

2.紧跟老师的授课节奏,不要一直纠结于之前学习时遇到的难点,以免孩子跟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越拉越大,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和挫败感。

3.在完成当天作业的基础上,家长要加强难点的拼读训练,帮助孩子尽快跟上节奏。

对孩子:

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疏导,这点非常重要。

建议:

1.面对零基础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家长要告诉孩子,他之所以与别的孩子相比暂时落后,是因为别人已经在上学前学过,因此,只要认真努力学一定会与别人一样学得好。

2.教了很多遍,孩子还是学不会时,家长要克制急躁、不耐烦的情绪,尤其不能以打骂的方式解决。

3.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露出不满的情绪,特别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不满,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课上孩子更不认真学。家长在孩子的面前要支持老师的教学,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意见可以私下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寻找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办法。

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以上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迫在眉睫,家长在家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1.口红抹唇上,加深印象

汉语拼音中口型变化决定发音标准与否,所以家长发现孩子发音的问题时,可以用口红抹嘴唇上,方便孩子对不同发音口型进行比较。例如,“an”“ang”在贵州方言中极难区分,抹上口红就容易分明,而且印象深刻。

2.多练“熟读”,倒背如流

一年级的孩子们记忆力很好,老师领读几次就能背下来,所以按顺序填空或者检查拼音、生字读音等,孩子的表现都不会差,但一旦打乱顺序就容易出问题。这是因为儿童的记忆,不是记单独的字或者字母,而是记忆整个线索,是整个知识点的大概印象,对单独对象的记忆却是模糊的。

如果孩子倒着读或背诵,从w开始到b,先父母领读或者齐读、轮读,再4个或3个一组连读,如f m p b或h k g,能有不错的效果,这同时也是很好的亲子游戏。

3.巧用赛读,加强记忆

在学习韵母时,除了按教材分类(单、复韵母,鼻韵母)学习之外,家长还可以在字母卡片上加上四声调组成词语来给孩子读。如:āi挨着,ái挨打,ǎi高矮等。

4.借助外力,找个“家教老师

所谓外力,是指点读机、手机软件等随时可以借助的“家教老师”。例如“纳米盒子”这个手机软件,它分版本、按课时,有全程的语音再现,能帮助家长分辨孩子发音是否正确,也可以当小老师,引导孩子跟读。

趋势: 降低对“”的要求

按照汉语拼音教学几十年的要求,如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够默写声母和韵母,一直到2000年修订大纲和2001年课程标准才发生变化,要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正确书写声母和韵母。从“背诵”到“熟记”,从“默写”到“正确书写”,实际上降低了对汉语拼音识记的要求。

从识、记的角度看,小学低年级无论什么时候学习汉语拼音,都会比学习汉字难。因为需要学生认读、记住的声母、韵母,不像汉字音形义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声母、韵母没有意义,音和形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只能是机械记忆。

而以往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默写声母和韵母,前提条件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背得滚瓜烂熟。这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这些要求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语文学习从机械记忆开始,给学生就是这样的第一感觉和印象。

从工具的角度来看,不必要求这样高,也可以实现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帮助阅读和写作的任务,做到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记字母表就足够了,根本用不着达到默写和背诵的程度。

另外,听、说是语文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人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学习的质量和成绩,比如一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升入中学却渐渐掉队了。这是为什么?据王老师观察,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是问题关键。所以从启蒙阶段就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比知识的掌握重要得多。

因此,家长要重视拼音教学,但不要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