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27.02.2017  16:38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生态两条底线,围绕 “一个目标,三个建成”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高位推进。贵阳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持之以恒推进,使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上升到国家层面,加快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五大保护计划,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二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出台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贵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制定了《贵阳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2016—2020年)》、《贵阳市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成立了生态保护“两庭三局”司法体系,建立起“司法、行政、公众”三方联动机制。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了市水务局,并将环保机构延伸到84个乡镇。

三是经济生态实现“双赢”。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经济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4年位居第一。2011年到2016年,完成营造林140.37万亩,新增城市绿地820.59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从41.8%提高到46.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76.2%提高到2016年的95.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四是社会参与逐步扩大。充分发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对外交流平台作用,广泛推广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开展了环保志愿者行动、环保卫士评选活动,完善了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格局。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系列示范点标准》,开展生态文明系列试点创建,截止2016年,全市打造了36个推介示范点、213户家庭、22所学校、93个社区、218个机关、56个村寨、8家医院、7个工业企业、8个小城镇达四星级以上标准。创建了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9个省级生态乡镇和54个省级生态村。编印了生态文明建设干部读本、中小学读本、市民读本,在中小学开设了不少于60学时的生态文明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