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用水难”问题或将得到根本性改善

29.09.2015  18:41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9日电 2014年,贵阳市将用水最困难的73个急重小区全部整改完毕,2015年正对62个轻缓小区进行整改,2016年还将整改49个轻缓小区,竭力从根本上改善全市“用水难”问题。

     用水难”问题浮现

    通常来说,贵阳市的降雨量在端午前后最多,但是,在2013年端午之后,降雨量却比往年减少了很多。贵阳没有大江大湖,完全依靠水库蓄水,如果不下雨,就将直接导致蓄水量减少、供水跟不上。

    而且,贵阳是喀斯特地貌,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但是贵阳的水库却基本都在西南面,比如:花溪水库、阿哈水库、红枫湖水库等。这样一来,缺水问题越发凸显,供水量明显不足。判断水量够不够,从日产15万吨专供南边城区的中曹水厂的开机情况就能看出来,正常情况下,每天需要同时开六台机组,满负荷生产15万吨。但是在2013年,白天水库下水量只能保证四台机组运行到六点钟,到了晚上,水量就不足了,要停下两台机器。这样一来,贵阳南部区域就出现了缺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立即作了应急调整,即向南部调水7万立方米/日,可缺口仍然存在,只有同时实施“上午把某个小区域的供水停下来,先供另外的区域,下午再调过来供这个区域”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因为缺水情况严重,2013年,部分高水耗的企业被叫停,如桑拿、洗车等,这样才能够基本保证分时段分片区供水,从而保证居民家里基本生活用水。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2013年的“用水难”问题得以平稳过渡,但这一情况引起了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同年开始布局解决贵阳市“用水难”问题。

     用水难”问题另一方面的凸显

    然而,除了因降雨量不足而导致的缺水以外,贵阳市另一方面的“用水难”问题也日益凸显。2014年7月份,贵阳市某小区连续数天停水停电,经过调查发现,供水公司在该小区的外部市政管网压力、水量正常,居民之所以无水无电可用,主要因为是小区内部供水供电系统出现了问题。

    在2014年以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发商在开发一个小区的时候,小区的内部电力设备和供水设备是可以自建的,不用特地请供水公司和供电局来建设。开发商来申请的时候,如果只申请总表,供水公司不能拒绝,无权要求开发商必须申请一户一表,供电局也同样。全国都是如此。

    这样的做法,容易导致各种问题,比如,设计存在漏洞,施工单位的安装达不到规范要求,采购的设备、材料的技术参数不符合要求等等。贵阳市供水总公司的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该小区不仅施工不规范,材料也不达标,管道承压参数低了一个等级、二次加压设备基本是杂牌拼凑,供电设备也是如此。这样一来,一些原本可以使用15年甚至20年的设备,在使用3-5年后就破损甚至报废了。

    该小区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是,贵阳各区展开了摸底调查,全市究竟有多少小区存在这样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不是由供水公司直建直管的一户一表小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还陆续有其他的问题暴露出来。其中,供水企业以小区总表方式服务的老小区供水不正常,以及平摊水费的问题,让老百姓怨言最大。如,一水表上显示的用水量是10吨,但是实际来收水费的时候,却收了18吨,其中8吨平摊水费。原因是什么?因为小区内部的管网质量不好,导致部分水量在供水过程中泄露,于是便平摊到大家的头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小区有100户人家,每家的水表上显示可能只用了10吨水,那加起来总共也只用了1000吨,但是总表显示却用了1800吨,那所有的住户就要要摊800吨的水,具体到每家就要多摊8吨水。小区内供水不正常,主要是东拼西凑的二次加压设备相互不匹配,又没有专业技术维护人员,所以经常出现故障。

    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设备的质保期是两年,两年之后,质量方面的问题开发商就不负责了。但是我们不能说,设备只在质保期内使用,过了质保期就报废。比如你买一辆车,商家承诺质保期5万公里,不可能跑完5公里车子就让车子报废了。电力设备和供水设备也一样,设备至少要使用10-15年,有些甚至要使用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