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贵阳市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五)

16.12.2016  19:04

 贵阳启动“两严一降”专项行动,打响禁毒人民战争,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图为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开展防恐演练。(资料图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关注民生,改善民利,是发展的基石,更是民心所向。

民生优先”,是贵阳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必须肩负的历史重任,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对市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坚决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大力实施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大力破解“民生十困”,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融合为特色,着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力推进民生保障新提升,千方百计增加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奋力打造和合贵阳升级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这五年,是贵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五年。10个区(市、县)均通过省级全面小康达标验收,全市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38.3万贫困人口、43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率先消除绝对贫困。

这五年,是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五年。实施“教育立市”战略,开展“两严一降”专项行动,用大数据破题民生“痛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十困”得到有效缓解。

黔中大地,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有力实施,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

一项项饱含温度的举措,一组组令人鼓舞的数据,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幅幅服务群众的场景,一个个渐行渐近的富民梦想,凝聚起推动贵阳发展升级的强大合力。

建成全面小康

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息烽县小寨坝镇排杉村,是一个偏居南山山麓的小村庄。近年来,在各级扶持之下,排杉村村支两委整合资金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实施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的54个项目,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修文县小箐乡蔬果现代高效休闲观光农业(扶贫)示范园区,以精准扶贫为统揽,规模化种植猕猴桃9200亩、莲花白12000亩、番茄6500亩,带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园区打工、发展避暑旅游增加收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贵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过去五年,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实施扶贫“总攻”,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作表率、走前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五年,贵阳围绕“六个到村到户”,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带动和精准扶贫,在全省提前五年全面完成农村扶贫开发对象脱贫,率先实现“整市脱贫”,全市38.3万贫困人口、43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这五年,贵阳向贫困“死角”宣战,率先消除绝对贫困。2012年,贵阳完成13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6.8万农村扶贫开发对象脱贫,实现“整市脱贫”;2013年,贵阳大力实施蔬菜产业化、精品水果产业化、核桃产业化、乡村旅游产业化、脱毒马铃薯产业化、中药材产业化扶贫等项目建设,巩固“整市脱贫”效果,完成102个贫困村“减贫摘帽”;2015年,贵阳向贫困发起总攻,全面完成150个贫困村“减贫摘帽”和1.44万农村扶贫开发对象脱贫,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脱贫,成于精准。这五年,贵阳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农民群众获得感日益提升——

建立市领导联系有扶贫开发任务乡(镇)和部门帮村工作机制,全市4927名领导干部遍访帮扶贫困村贫困户,124个龙头企业与村结对子,组建343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基本形成社会大扶贫格局;

积极探索有效脱贫机制,推出“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产业+农民”四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模式,变过去“项目到户、资金到户”的扶贫资金运作模式为“权益到户、资本到户”,促进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这五年,在多项创新之下,贵阳扶贫开发和“三农”工作成效明显——都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十三五”期间,贵阳将按照“高一格”的要求,全力以赴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扶贫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财政金融扶贫“八项工程”。同时,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坚决打赢“大扶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确保实现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6500元。

一片片农村新貌,一张张幸福笑脸,无不折射出精准扶贫的显著成效。在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一场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扶贫攻坚战,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全力推进。

破解民生难题

让群众的获得感实起来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实事,一定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这五年,是我市全力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的五年。这五年,贵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设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民生工程,让百姓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实施“教育立市”战略,向“用水难”宣战……五年来,与民生相关的字眼频频见诸全市重大会议议程、市领导的调研行程之中。

民生”二字的分量,正变得越来越重;“民生”二字变得更有温度,正赋予群众更多获得感。一件件实事,勾勒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幸福贵阳”模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从教育入手拔掉“穷根”,贵阳明确提出“教育立市”发展战略。贵阳“引进来”“走出去”,以开放促发展,引进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等33所北京优质学校到贵阳合作办学,新增优质教育学位近2万个,优质教育资源占比明显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国际化;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在全省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乘京筑教育合作东风,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按照建设“健康贵州”的决策部署,贵阳努力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规划建设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优化医疗卫生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发展智慧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全面推进普惠医疗;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医药优势,推进中医药与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健康预防,推广康体运动、户外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60所,完成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立市医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

……

民有所急,我有所应。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十困”问题,贵阳市委、市政府以“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态度,下决心着力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着力解决“用水难、收入低就业难、上学难上好学难、看病难、养老难、治安形势严峻、住房难、行车难停车难、买菜难买菜贵、活动空间少”等长期困扰市民的难题,让市民实实在在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物价调控水平得到提升。落实“菜篮子”工程,加快完善农产品供销体系,大力推进农副产品保供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惠民农副产品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直供等多种经营模式和经营业态,解决“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问题。

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健全社会关爱服务救助体系。统筹推进城镇保障房、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确保老百姓“住有所居”。

市容环境秩序得到提升。持之以恒抓好“整脏治乱”,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城市管理“十大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管理有序、清爽靓丽的城乡环境。

如今,在贵阳的大街小巷、田野阡陌,处处可见民生工程,处处是百姓的欢颜。满满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筑城百姓感受到幸福的质感,体会到“幸福贵阳”的温度。

创新社会治理

让群众的幸福感强起来

近段时间,63岁的观山湖区新世界社区居民黄学蓉和辖区舞蹈爱好者正忙着编排一段舞蹈,每晚10点左右才回家。“辖区随时有警车巡逻,就算很晚回家,我也觉得安心。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五年来,贵阳始终以民生为本,以一系列创新之举谋划民生福祉,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织密织牢群众基本民生需求的网底,践行“民生是一切,一切为民生”的誓言,奏响一曲曲和谐乐章——

围绕社会稳定,贵阳以人为本,开展“两严一降”专项行动筑平安;

围绕社会协同,贵阳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

围绕社会建设,贵阳以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核心,开展多方面实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解决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两抢一盗”为主的治安问题,2013年,贵阳启动“两严一降”专项行动,党委主责,精心组织;全市上下快速响应,积极发挥作用;政法“主力部队”严打出击、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筑牢治安“网底”,全力打造平安贵阳升级版。

在严打“两抢一盗”的同时,贵阳再出重拳,发出“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的响亮号召。针对禁毒工作的“痛点”,贵阳创造性地提出变“部门首责”为“党委首责”,破解“落实不力”,带动多部门联动共同担当;利用大数据织就一张精密、详实的涉毒人员信息网络,动态监控,精确帮扶,实现一对一帮扶戒毒;“一把手”负总责的意识牢固树立,基层网底建设试点推动,场所建设有序推进,社会参与基本形成,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战果频传……

通过不断努力,贵阳“两严一降”行动、“禁毒人民战争”取得多项突破——

十二五”期间,贵阳刑事发案数、每万人发案起数分别下降42%和44%,群众安全感从84.19%提高到97.38%;2015年,贵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综合考评排名贵州省第一,全市符合条件的出所吸毒人员必接率达99%以上,戒断三年未复吸率达38.2%,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达98.72%,多项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禁毒,让生活更美好”正逐步成为市民的切身感受。

民生,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改进城市社区体制方面,贵阳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新型社区·温馨家园”为着力点,促进社区职责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制度化。

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建立起四级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体系,并通过创新“三管”方式,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向常态化管理转变。

在特殊人群管理方面,对针对贫困精神病人、空巢老人等八类特殊人群分别提出实行住院治疗补助政策、建立社区“亲情联系点”等服务管理措施。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贵阳本着“因地制宜、放权基层、建立机制”的总原则,站在社会治理的立足点上,以宏观管理的思维去审视、思考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惠民工程,努力把老旧小区打造成“新型社区·温馨家园”。

……

在多方面创新措施的助推下,贵阳的社会治理工作频结硕果,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稳步提升。

回看来时路,贵阳留下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脚印。展望新征程,全力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奋力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贵阳,将矢志不渝地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而努力,她描绘的“民生蓝图”,将更加浓墨重彩;她交出的“民生答卷”,将更有分量!(记者 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