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王岗村:一颗草莓背后的村庄供给侧改革

31.05.2016  13:57

今年的草莓季节刚刚结束,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的村民再一次从草莓种植中感受到增收致富的甜头。

尽管前期的冰雹灾害给草莓生长造成了影响,但村支书花全判断,今年200多亩草莓,每亩纯收入仍能达到6000元,管护得好的可以达到1万元。“我们的草莓不用大棚,不催熟,保证原生态。”他说。

王岗村的草莓不用“进城入市”,因为每成熟一片,就被纷至沓来的游客下地采摘完。一个多月来,平均每天近千人的游客,让这个离贵阳市1个多小时车程的布依族村庄热闹不已。

王岗村依山傍水,一条小河穿过村庄,鲜明布依族特色的民居点缀山间。全村823人,其中95%是布依族。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8万元。“好多村要来学我们的经验,其实就一句话,找到农村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花全说。

草莓种植与体验采摘是王岗村现在主打产业之一,在它的背后,是当地产业选择的艰难历程。村民花荣告诉记者,早些年村里发展产业“盲目跟风”,听说什么挣钱就种什么。村民贷款买种子和化肥种板蓝根,不懂营销最后惨败。接着又大面积种植生姜,成熟后3角钱一斤都卖不出去,“村民心灰意冷,再发展产业都畏手畏脚”。

选择适合的产业,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2007年,王岗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极大改观,来村里的游客逐渐增多。村支两委看准时机,带领村民开设以“庖汤饭”(布依族饮食,农家杀猪后烹制的猪肉宴)为“招牌”的农家乐。这是村里一次重要的产业升级,32户农家乐相继建成,目前每户年收入20万至70万元。

围绕农家乐,一条乡村旅游产业链逐渐形成。一部分农户成为养殖户,用熟饲料养“生态猪”供给农家乐;一部分农户成为种植户,种植有机蔬菜卖给农家乐和游客。目前,全村70%的村民已经融入了这条产业链中。

花全说,在成功开办农家乐的基础上,村里意识到还应该再次进行产业升级,“乡村旅游不能只是食、宿,必须增加深度体验内容”。

经历了种植板蓝根和生姜的失败后,村民回到传统水稻种植上来。每年6月至10月为水稻种植期,其余时间土地大多闲置。2013年,村里成立草莓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在水稻收割之后将水田的水排干,每年11月至来年5月种植草莓。

轮作的土地、有机的种植方式让王岗村的草莓品质优异。每年成熟季节,游客下地采摘每人交10元进场费,在地里吃管够,买走25元一斤。游客排队进草莓园,草莓供不应求的场景频频出现。

农村能为市场提供什么产品,我们成天都在琢磨这个事情。”花全说,现在王岗村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其中已存在隐忧,比如农家乐有点饱和了。下一步村里还要产业升级,将空置的厂房利用起来加工洋姜、泡菜等风味食品。围绕村里的小河搞水上乐园、垂钓等项目,“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胡星、潘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