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疏老建新”:要以“蒸小笼取代摊大饼”

11.09.2014  13:55

 

  今年3月,《疏老城·建新城布局规划及五年分期工作实施方案》原则通过,这一为打通城市发展经脉酝酿而生的科学方案,开始为老城系统“换血”。

 

  A

 

  5年内疏解人口20万——

 

  贵阳老城“松活”多了

 

  2012年6月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贵阳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疏老城、建新城”。贵阳市将其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总纲,按照“先易后难、重点攻坚、以疏为主、疏建联动”原则积极推进。

 

  “疏老建新”的总体思路中,要在老城区重点调整用地结构、疏解传统功能、推动产业转型、保护历史文化,在新城区重点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配套服务、发展实体经济,以“蒸小笼取代摊大饼”,实现组团式发展。

 

  在“疏老城”方面,将通过调整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开发模式、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二期、打造城市绿地景观、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等措施,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老城区建筑密度降至25.3%,疏解人口20万,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开敞空间230公顷的目标。

 

  其中作为民生策略的重要体现,老城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参照部分先进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措施,从路网、车位供给、出行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疏老城,建新城,要实现新老城区的联动,则必须依靠高效快捷的交通路网。根据规划,未来将形成7条由老城区向外辐射的轨道交通,串联中心城区8个功能板块、27个组团,同时市域快铁、城市公共交通都是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老城区,也进行了明确的产业定位,即以基础教育、医疗、信息等公共服务业,以高端商贸、金融、咨询、商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加上历史文化、旅游服务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多元化的老城新定位。

 

  在此基础上,老城还将以打造“科技创新城”为目标,通过用地结构调整,为金融保险、总部办公、现代商务、文化创意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释放出发展空间,强化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

 

  为了让老城区变得“松活”,根据规划,老城区将通过严格控制建筑总量,适度放宽高度控制,努力降低建筑密度的建设思路,切实改变建筑拥挤的状况。

 

  在促进老城人口疏散的过程中,方案将老城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建设控制区。未来五年,老城区将建设六大公园、两大绿心、三条滨水休闲景观带。老城区的绿地与景观资源将通过大型项目配建绿地、规划引导向公众开放;鼓励企业投资修建并托管大型公园绿地;鼓励建设项目通过局部提高建筑密度,增加公共绿地及开敞空间等方式实现。

 

  B

 

  新城承接产业转移——

 

  商贸物流迎来时代发展机遇

 

  商业格局的裂变,是一座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体现,而在贵阳市“疏老建新”城市建设的蓝图中,这一点将体现得格外明显。

 

  作为贵阳传统的商业中心,为避免城市拓展过程中老城区城市功能弱化、活力下滑,制定了老城区新的产业策略规划,规划形成八个一级商圈,延续老城商业繁华度。

 

  在众多大都市的商业发展轨迹中,为了能适应城市高速发展阶段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会被多中心的轴带式空间发展取而代之。

 

  当前贵阳老城区、新城区大小商圈共同发展的“多中心”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以观山湖区为核心的新城区的商业形态,在更高的起点上逐渐发展成型,从容承接着老城区“疏散”出来的物流、批发行业等产业形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贵阳市物流与批发行业发展迅速,经历过辉煌,但传统模式,难以经受住新时期的市场考验。从发展趋势来看,城市不可或缺一个拥有完善的全方位配套设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商贸中心,承接老城的物流业态转移,并容纳服饰箱包等批发零售的专业市场,让物流的集散作用最大限度释放。

 

  2011年以来,贵阳市规划在观山湖区建设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商贸批发市场,改变目前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及批零兼营市场布局分散的情况。贵阳市在二环路以内将不再新建大型商贸批发市场,现有大型批发市场将逐步转移至二环路以外的合法批发市场内。

 

  2012年贵阳市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云岩、南明两城区商贸批发市场向零售业态转型。计划在2020年前,科学有序地将其他商贸批发市场逐步搬迁到绕城环线及相应地段。

 

  按照“疏老城、建新城”的指导方针,将有序疏解老城区批发功能,优化全市商贸批发市场布局,推动商贸批发市场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规范化发展。

 

  2014年4月,贵阳市多部门联合发布通告,7月1日起,市西路批发市场批发业态不再保留。

 

  在此背景下,多家物流企业已将经营场所搬迁至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贵州省宏泰物流园,多种商贸业态也在陆续实现转移。

 

  顺应城市发展的潮流,把握时代转型的机遇,商贸物流、批发零售等行业有望在新城中“处处开新花,年年结新果”。

 

  城记

 

  近年来,贵阳市政府十分重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城市拓展计划,城市进入大扩容、大聚集、大跨越的新时期”,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贵阳(中国)西南国际商贸物流城和扎佐、清镇等物流园区、改貌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开工建设诚通西部物流中心,完成康心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瀑布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新增3A级物流企业3家。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贵阳市商贸物流业大发展,用好用活全国流通领域物流示范城市政策,加快打造西部区域物流中心。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重点推进花溪农产品物流园(二期)、西南国际商贸城、孟关汽贸城(二期)等建设,规划布局中药材、茶叶、酒类等特色专业市场,加快老城区小商品、服装、建材、家具等交易市场搬迁改造,优化功能布局,促进市场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活商贸物流业,进一步优化商业街区、零售网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布局,抓好京东电商产业园建设和京东贵州馆运营,打造新兴电商“网城”;推进西南国际商贸城、“马上到”云服务铁路港等项目建设,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老、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