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民族文化资源:贵州松桃做大做强苗绣产业

13.09.2016  10:35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立足特色优势,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把苗绣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努力做大做强苗绣产业。

为传承和做大苗绣产业,该县大力扶持苗绣产业的发展,组建苗绣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苗绣画、苗绣家具用品、苗绣装饰品及玩具等苗绣产业,进行打造包装,使之成为旅游商品精品。通过举办苗族服饰展览、银饰展、刺绣展、苗族刺绣大赛等活动,打响松桃苗绣品牌,促推旅游商品的蓬勃发展。

2008年,该县成立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石丽平通过不懈努力与坚持,开发出的一系列苗绣产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3年,该公司的苗绣产品远销东南亚,打响了“松桃苗绣”这一民族自主品牌,建立起了自己的苗绣基地。

据石丽平介绍,在创业之初她几乎踏遍了所有的苗寨。通过努力,石丽平和员工把松桃苗绣的几十种绣法完美结合,最终打造出精品,再从精品到珍品,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建立刺绣行业标准的企业。2011年5月,公司的“苗族花鼓舞”刺绣系列作品被外交部定为外交礼品;2013年11月,“鸽子花旋极图”被联合国定为联合国礼品;松桃苗绣也成为贵州旅游的商品品牌。

该县大力支持苗绣产业发展,县文产办先后2次为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争取到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共30万元,用于发展苗绣产业。

我们以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着力发展壮大苗绣产业,推动农村广大妇女创业就业”。松桃县妇联副主席赵令蓉说。县妇联每年都积极争取省妇联“锦绣计划”培训计划,用于苗绣培训,2015年至2016年两年争取到资金20万元,分两次培训苗绣刺绣妇女工人200余人,每期100人,解决每人食宿等培训经费1000元;2015年向省妇联争取到玫琳凯电商循环金项目30万元用于发展苗绣产业;从2015年起,该县扶贫办和县妇联联合实施三年“雨露计划?锦绣女”培训,投入扶贫培训专项资金20余万元,2015年培训苗绣工人150人,2016年已培训104人。县妇联还积极帮助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申报创业示范基地,2014年,成功将该公司申报为妇女手工创意设计示范基地;2013年3月石丽萍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4年被中国女企业家协会评为“杰出创业女性”、“女企业家协会”、“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

现在,该公司已经拥有自己独立的染料和桑蚕基地600多亩,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成功带动28个乡镇3800多名妇女就业,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该公司还在旅游景点苗王城设了一个生产和销售基地,培训2500名苗绣、服装和银饰加工技术人员。石丽平的苗绣产业越做越大。而她的员工田应芝、龙秀珍、梁丽芳等4人通过苗族刺绣这条路,先后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称号,其中有3人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近年来,松桃大力加强苗绣文化传承开发,以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实施武陵山苗绣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武陵山苗绣基地)工程,倾力打造以松桃为中心的“武陵山区苗绣基地”,让广大苗族妇女通过刺绣走上了富裕路。

武陵山苗绣基地是松桃旅游项目工程之一,主要包括1个苗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培训基地、1个苗绣精品开发示范基地、1个商品展示贸易中心、1个集加工车间、银饰作坊、苗绣博物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申办打造项目为主的综合加工包装基地。该项目基地对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开发苗绣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传承民族文化、扶贫开发的大事业、大产业。”石丽平说,她的长远目标是把松桃打造成了武陵山区苗绣基地,带动10万妇女就业。

雨后彩虹更绚丽,自2010年11月松桃苗族刺绣“四面鼓”苗绣成为外交部指定礼品以来,“武陵山区苗绣基地”客户需求量大增。目前开发的花鼓、鸽子花、梵净山风光、鱼龙图腾、生活习俗、民间故事刺绣六大系列220个品种苗绣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地,出口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松桃苗族刺绣已成为西部地区手工艺免检产品并获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该县28个乡镇130个民族村寨中,有上千个家庭的3100名苗族绣娘都在为“武陵山区苗绣基地”完成订单,平均每户年收入可达3.5万元,在做大做强苗绣产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广大妇女群众创业就业。(徐安军 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