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四招连发”对准精准扶贫

14.07.2014  14:03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赤水市尊重群众意愿,从信息、资金、项目、方式、管理、人才多维角度入手,创新服务机制,走出了一条营养式“输血”、功能型“造血”的精准化扶贫新机制。

    三大平台,建设绿色通道。产业发展信息是关键、资金是保障、项目是手段,赤水市改变长久以来产业扶贫封闭运作、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传统模式,在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专门窗口,建立信息咨询、项目申报、金融信贷三大产业扶助平台,让群众自主选择、自觉行动、自我受益。一是信息咨询平台。建立大数据观念,整合市场产销、作物栽种、特色养殖、政策扶持等精致化信息,明确专人负责信息进行统一发布、每周更新、定期维护。目前,平台共发布信息1325条,受理查询3600人次,做到了信息随时查询、无缝连接、按需定制;二是项目申报平台。建立扶贫项目50人专家人才库,组建扶贫专家评审委员会,实行扶贫项目个人或组织申报制度,按照自主项目申报、随机抽取专家、权威评审通过的程序对全市政府扶贫进行规范运作,确保项目申报的主动性、项目确定的公正性、项目实施的实效性。目前,全市共发布扶贫项目78个,有328名个人、12个组织递交来了申报资料,已经申报成功52个,正在实施48个,涉及资金1200万元,近3万名群众从中受惠;三是金融信贷平台。整合商业银行、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融资渠道,集中信贷资金力量,对全市石斛、獭兔、乌骨鸡、丰产竹林等特色产业优先投放资金,由市财政进行统一贴息扶持,使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成为生态工业的“绿色原料”。目前,全市共发放产业贷款3000万元,政府贴息290余万元。

    主题直议,群众自主决策。在扶贫项目实施地探索建立主题直议制,让群众由项目受益方变成项目实施方,由项目受让方变成项目督促方,破解扶贫精准化难题,提升项目运转综合效益。一是“三权”联动。将项目实施权下放至村委会,由村监会牵头推举出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行使监督权,市扶贫办公室负责项目指导,联系专业机构进行项目评估、项目审计、项目验收。目前,“三权”联动机制已全覆盖全市48个扶贫项目实施地,有5个相个项目已经成功通过验收;二是点题回应。定期在扶贫项目实施地召开群众“点题”会议,群众围绕项目实施提出疑问,并进行磋商,“三权”单位现场收集意见和建议,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并将问题和答复进行公示。如在上海对口帮扶扶贫项目实施地丙安乡艾华村,群众通过“点题”会与“三权”单位进行磋商,通过现场政策解答,打消了群众疑虑,成功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发展石斛种植;三是横向互动。建立“一季一调度、一月一主题、一周一碰头”工作调度机制,市扶贫办分区域定期召集项目实施“三权”单位分析项目推进情况,解决突出问题,提供交流平台。目前,全市共召开调度会议5次,整理突出问题57个,研究解决38个。

    网格服务,共解管理难题。按照“网格化定位、精细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的目标,建立扶贫项目精准化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切实做到网格掌握情况、管理解决问题、服务化解矛盾。一是科学划分。按照15-30户为单位将项目实施地惠及群众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1—2名对口产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网格员,实行交互式联系沟通。如两河口乡在实施1000亩冷水鱼养殖项目中,通过网格服务,专业技术人员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整个项目按时完成,群众得到了实惠;二是设岗定责。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主要承担收集项目实施意见、提供技术服务、发现报告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宣传政策信息五大职能。目前全市网格员共收集意见253条,开展宣传技术服务200人次,协调解决问题12个;三是个性服务。根据网格划分区域,按照网格户基本情况、自身需求、产业关联建立网格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宝源乡群众周龙英想要发展林下乌骨鸡,但缺乏资金支持,网格员在了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助联系政府贴息贷款,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如今已经发展林下乌骨鸡600羽。

    人才扶助,长效智力支持。人才培养是精准化扶贫成功与否的关键,赤水市强化工作措施,从三个方面入手,坚持“扶贫扶志、扶贫扶才、扶贫扶长”的原则,打造精准化扶贫智力版。一是高标准编制教育规划。编制全市精准化扶贫培教育规划,明确长效培训内容,严格落实扶持政策,开展“阳光工程”、创业青年、雨露计划、妇女培训等多种活动,构建“顶层设计、方式灵活、注重实效、长效跟踪”的农村素质提升格局,目前,规划已经全面完成,到2016年,全市计划开展技术年均培训3000人次;二是“9+3”构建青年职业远景。快速推进全市教育“9+3”计划,启动4000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工程,开设农用机械、特色种养、市场管理、土地利用等产业适用课程,目前,占地218亩、总投资2.15亿元的职校园区已经全面启动,2014年全市职业院校“9+3”计划招生4300人,落实产业技能培训3000人;三是爱心帮扶“留任”本地人才。多渠道筹措资金,成立人才“留任”专项帮扶基金,对2014年全市高考新录取的农村贫困学生进行爱心资助,与12名紧缺专业贫困学生达成“留任”协议,为家乡提供长效人才支撑。目前,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380万元,已发放资金128万元。(曾强 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