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绿水青山间的“生态产业链”

24.07.2018  12:48

采访团在赤水河畔采访。胡博 摄

  “太香了!还没品到茅台酒,就要被这酱香味迷倒了。”7月23日上午,“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抵达茅台集团。一下车,记者们就对四溢的酒香发出感叹。

  安徽新媒体集团记者彭旖旎在包装车间里紧跟着讲解员,生怕漏掉任何细节。“我们安徽也产酒,平日我特别关注白酒产业的发展。茅台酒闻名遐迩,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参观采访,要好好了解茅台酒的生产流程。

  “生态产业链”“绿色供应链”……记者们在采访本上记下了茅台酒品质卓越的关键词。“拜赤水河良好的生态所赐,茅台从小作坊起步,成长为今天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茅台酒品质卓越的秘诀之一就是打造了一条近乎苛刻的生态产业链。”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开门见山地说,“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化的最大受益者,茅台对生态保护有着深切的自觉和责任感。对于生态、环保,我们不能被推着干、不能有欠账、不能自己哄自己。

  走进茅台酒厂中华新区污水处理厂,记者们对生产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净化后,用于厂区绿化和清洁很感兴趣,围住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仔细询问处理流程。“这个工艺确实先进,能把污水处理成这么清澈的可利用水。”捧起经过处理的水,中新社记者夏宾说,这样的污水处理厂,茅台集团有五座,足可见得“环境护企”的发展理念。

  据介绍,茅台集团将茅台镇沿赤水河上游100公里、赤水河两岸20公里范围内地区作为赤水河流域核心生态保护区域。同时,规划了茅台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缓冲区和禁建区,投入大量资金对赤水河西岸荒坡进行绿化修复。将“绿色茅台”定为企业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不断强化产前源头控制,抓好产中节能减排,促进产后循环利用,并从机制体制上大力关注和支持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长江经济带建立牢固的生态屏障。

  “茅台在中国酿酒企业中,对于生态保护的措施最为严格,投入力度也是最大,投资总额数十亿元计。”李保芳说。

  大投入让记者们赞叹不已。目前,茅台总投资4.68亿元修建污水处理厂五座,2017年全年共处理达标排放污水200多万吨,处理达标率100%;耗资近10亿元启动了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解决酒糟随着白酒产量增长而增加的问题,形成茅台酒产业和生态农业之间的横向耦合,实现了生态产业链的有机循环。

  记者们赞叹的还有茅台集团在生态补偿上的探索和投入。从2014年起,茅台集团连续十年累计出资5亿元作为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资金,用于赤水河保护事业。根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茅台正在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将生态保护补偿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

  离开茅台集团,采访团乘车沿柏油公路顺赤水河而上,与黝黑柏油路并行的是一条如红绸带般的自行车道。两岸青山耸立,到处是看不够的绿,白色的高速公路穿行在山腰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这是国内首条旅游公路——赤水河旅游公路。你们看,美吧!”在茅台驿站,遵义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李廷娟热情地向采访团的记者们介绍。

  “美!早就听说赤水河畔风景如画,今天总算见着了。”“真想找机会在这里多待几天。”面对眼前的美景,记者们纷纷感叹。

  听介绍、看短片,记者们对这条旅游公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16年4月,公路全面建成通车,全长160公里,设置了12个驿站、8个服务站,把赤水河流域的优美生态、旅游景点、历史古迹、文化热点串在一起,将单纯的公路建设转变为“公路+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在建设过程中,沿线涉及到风景区、名胜古迹时都采取保护性施工,绝不破坏原貌。同时,关停了一批老旧高耗污染厂矿,道路红线范围内原有的植被和景观资源被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沿线所有驿站生活排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也因此,公路沿线群众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或到景区、驿站就业,或自家发展乡村旅游,吃上了“旅游饭”。

  “这条公路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湖南日报记者孟姣燕向李廷娟提出了疑问。“旅游公路上的12个驿站就是吸引游人的亮点。”以茅台驿站为例,驿站第一层为服务大厅和餐厅,第二层为客房。此外,还打造了驿站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实现自行车租赁甲地租车乙地还车,在服务大厅设置了“3D地形图”,对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沿途驿站、主要旅游景点进行虚拟展示,方便游客对河谷线路上旅游资源的分布进行了解和选择。

  光听还不够,孟姣燕亲身体验了智慧旅游。在“3D地形图”上点击显示屏查看景点,戴上VR眼镜体验了旅游公路的风光。

  “赤水河旅游公路这篇‘公路+生态+旅游’的文章做得确实好,回去后我要努力把赤水河旅游公路的报道做好。”孟姣燕说。(记者 钱诚 徐荣峰)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