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高铁通了,我们更要迎头赶上”

13.02.2015  20:57

[新春走基层]“高铁通了,我们更要迎头赶上

——夜宿苗寨听心语

新华社记者 杨洪涛

    “现在贵广高铁开通了,以后来我们这的游客肯定越来越多。”夜幕降临,加宜村村支书蒙正林坐在火炉旁,和记者聊起了他的“乡村旅游梦”。

    加宜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地处月亮山、孔明山腹地,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思想观念滞后,加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收入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随着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从村子通往外界的泥石路硬化成柏油路,这个“藏在深闺”的偏僻苗寨开始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以前要先坐车到乡镇,转车到县城,再转车去广州,前后要花两天,现在坐高铁,半天就能到了。”蒙正林说,迎接“高铁社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是摆在村支两委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

    “从春种到秋收,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观光拍照,但一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泡方便面。”蒙正林说,村里的梯田都是“腰带田”,景色一流,但村里没有地方住宿,游客往往“停一停、站一站、拍一拍”就走了。

    经过反复论证、征求群众意见后,村支两委决定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走乡村旅游的路子。目前,县里农业、旅游等部门正以加宜村为中心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停车场、通寨通组路、公厕等已开始动工建设。

    美好的发展前景赢得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站在村民蒙国富家老房子二楼的走廊上,优美的梯田、雄壮的群山风景尽收眼底。听说村里要搞旅游开发,63岁的他准备开一家乡村旅馆,“估计生意不会差”。

    一些开阔了眼界的“打工仔”也开始陆续返乡。今年30岁的柴成华正在老家山脚下的街上修建新房子,准备开一家小门面。他中专毕业后就去广东打工,前后打拼了10年,老家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深深触动着他。

    “我们的思想观念太落伍了,必须要加快转变。”柴成华说,城里人深受空气、水污染的困扰,工作生活压力大;山区苗寨有独特的建筑、风俗和良好的生态,游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这是老家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光发展旅游还不行,还得搞产业。”作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蒙正林认为,要加快实现小康进程,一些生态脆弱区的群体还需要整体移民搬迁,相关的农业产业必须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才能产生更大效益。

    “比如,在山上养羊,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不用喂饲料,养殖成本低,是市场上受欢迎的有机产品,能卖到三四十元一斤,效益很可观。”蒙正林说。

    按照加宜村的规划,如果大山深处散居的部分村民能实现整体移民,原有居住区的生态将得到恢复,现有的梯田可以由有文化、懂管理的年轻人带头,以土地入股等方式,连片搞一些香猪、山羊、黄牛饲养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提高产值,加快增收。

    “以前不通路时,群众期盼尽快通路;现在路通了,我们要迎头赶上,希望能坐在家门口挣钱。”蒙正林说。

    新华网贵州频道2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