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遵义县枫香镇感受生态文明新成效

25.06.2015  09:49
  本报讯 (记者 潘树涛)走进遵义县枫香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岸边丝绦低垂,山间鸟鸣林幽,每一处绿意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气息。

  枫香作为黔北边远的一个小镇,近年来闻名全国,获得国家及省、市、县多项荣誉,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该镇以建设“美丽枫香、富裕枫香、和谐枫香”为目标,牢固树立“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城建美镇、农业稳镇、工业富镇”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加强新建项目环保管理,加强对污染源监管,建设完成了枫元社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入800万元,建两个污水处理池,主管和支线管网达5000多米,日排污水量600多吨。;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相关要求完成了“创模”迎检工作;完成了集镇饮用水源规划和编制保护方案和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方案的编制工作。全镇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9%,河流水质全部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目前,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向全镇全面铺开,正在有序推进。

  作为省级生态示范镇,枫香大力开展生态治理和灭荒行动。

  在造林绿化方面,该镇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招商引资成立2家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种植李子2000亩、核桃2600亩、桂花600亩;对公路沿线进行绿化,累计种植行道树2万株;在高速公路沿线、青坑种植景观树500余亩;完成了集镇三角公园的园林绿化。

  该镇林业站站长王家云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全镇森林覆盖率将达50%以上,石漠化面积减少70%以上,真正让综合治理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全面改善,达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乡村文明的整体目标。

  河道整治是改善农村河道环境的重要环节,该镇不断探索“生态治水”理念,运用毛石、种树、种草等修筑生态型护岸,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

  镇党委书记张正伟告诉记者,传统修筑护岸采用浆砌块石方法,等于给河道穿上了一层混凝土“盔甲”。堤岸坚固了,但破坏了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环境,且造价也相对高昂。生态河道治理可以使河流重现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之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经济—社会—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和谐健康发展。

  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给枫香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该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接待游客人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