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返乡农民工赵森林:“组合”花木自建“绿色银行”

02.11.2015  19:30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日电 早就听说,黔西县雨朵镇蒿枝村返乡农民工赵森林与其它种植户不同,他通过在外打工学习技术,返乡“组合”花木,自建起了“绿色银行”,带富了一方百姓。近日,笔者采访了他。

     打工只为学技术

    2011年,赵森林和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一样,走出家乡,准备在大城市开辟一片天地。赵森林说,他在贵阳市花鸟市场打工期间,发现栽种桂花、紫荆花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一株桂花经过组合,就能卖到800余元。于是,细心的赵森林仔细观察起来。几株桂花,中间插入紫荆花,看上去大气,也很美丽,这就是卖得起价的原因。赵森林主动帮助花木老板打工,宁可工钱少,只愿学得一技之长。

    打工期间,他起早贪黑,白天给老板抬花,或者组合;夜晚在星光下学习有关的花木知识。另外,他还主动参加花卉知识学习讲座,宣传绿色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普及现代花卉科学知识。

    学习中,赵森林主要针对家庭养花与健康、家庭花卉的养护、室内养花禁忌和怎样对花浇水等作了系统的学习。他认为,市民喜欢的花木,不仅要新颖、实用、好看,更应该懂得如何养护,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活添枝加叶。

    在贵阳打工一年,赵森林虽然没有挣到钱,但是学到了花木知识,懂得如何将花木进行组合,做出美丽的造型。有本事在身,这个农民的儿子回到大山,开始踏上他的花木致富道路。

     坚苦育苗走致富

    花木组合的市场前景虽然好,想要大面积种植却很困难。其中最关键的难题之一,就是当下农村的劳动力不好找。年轻人大部分都出门打工,小钱请不了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赵森林只好带着妻儿一起上阵。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冬天的寒意还未退尽,赵森林就带领全家开始在水田里翻种。看到这一幕,当地人都说:“他们正在栽种一家人的幸福!”是的,赵森林就是栽种一家人的幸福。当年他就育苗桂花7万余株,紫荆花5万多株。虽然汗流夹背,腰酸腿痛,比起他打工时不知辛苦多少倍,但他心里却很畅快。“虽然辛苦,但自己为自己打工,靠自己的劳动致富,这种苦也是甜的。”赵森林说。

    苗木种下去,还需要管理。桂花很多人都喜爱,因此偷盗的人很多。“刚栽好的苗木较小,有时候小孩子在玩耍时不注意,把树枝折断了,或者晃动刚栽好的树苗,容易伤到树根,对花木的生长十分不利。”赵森林还说:“一般花木的修剪,往往只是剪短分枝就基本合格,而桂花不仅仅要去掉病枝、腐烂枝等,还需要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整棵树从树干到树冠都需要进行修剪。”经过繁琐细致的养护,种植出来的桂花成活率和观赏性才高。

    赵森林成天围绕这些桂花转,天冷了,盖上稻草;旱了,还要浇水。他一颗心全放在这些花木上,用他的妻子话说:他照顾这些花木,更比孩子还好!

     培育带动一个村

    “回乡发展,不仅自己能增收,而且能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谈起自己回乡创业的初衷,赵森林说。“花木产业是绿色富民产业,生长快,经济效益高。三年可投产,五年进入丰产期,平均每亩年收益可达到3-6千元。我是想通过培育这个产业,带富一方村民,绿化一个村庄。”赵森林继续说道,“只要花木种植出来,我有好朋友在津门,随时可以销售。再说现在还到不了那么远的地方就销售完了,市场前景很好!

    在蒿枝村,谁家想学种植技术,谁家想学创业知识,赵森林就主动传授。在他的带动下,零星种植花木的已有12家。赵森林的10余万株花木已经长大成形。到明年正式组合的时候,还需要移植。这也意味着,两年之后他将拥有一家200万的“绿色银行”。他还成功帮助村里引进一个种植花木的大户,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千亩。

    如今,在赵森林的帮助下,蒿枝村的“绿色银行”正在逐渐发展壮大,也储蓄着越来越多人的致富梦想。(徐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