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跋山涉水 习水保护区内搜寻金钱豹身影

09.11.2015  12:36

跋涉山水间

   11月3日,科考队一行10人,背负着30多台新购进的红外线相机,从习水县土城镇红卫村出发,沿着山沟溪流进入保护区。

    带队的,是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科科长穆君。此前,他已在保护区内安装了50多台相机,拍摄到一批珍稀野生动物的影像。此行进山,他最想寻找到的,是山民不断邂逅过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金钱豹。

    充当向导的村民中,年龄最大的罗清泰,今年57岁。

    早些年,保护区没成立前,罗清泰所在的村民组,巴折沟梁子后的溪谷中开垦有茶园,还种有玉米。每到庄稼成熟,村民们轮流住在山里,驱赶随时来糟蹋庄稼的野生动物。

    “一个人睡在山里,还是有点怕。”罗清泰说,入夜,山中会传来各种动物的吼叫声,但他最担心的是遇到老虎或豹子等猛兽。习水县的很多年轻村民,都从长辈口中听到过对虎的描述——头顶上有“”字形状图案,身上长着“扁担花”。

    据称,上世纪五十年代,习水县每年捕杀到的华南虎有数十只之多。上世纪七十年代,仍有人在山里捕杀到华南虎,并将虎皮卖给供销社。

    20年后,国家林业局组织的调查队在习水自然保护区调查时,多次收集到有关老虎的信息。其中包括老虎吃人的故事——1952年,几个村民去开会,经过一个叫“三大步”的地方时,村民周明宣遭蹿出的华南虎咬死,吃得仅剩骨骼。人们安葬了周明宣的骨骼后,有人还看到老虎在坟前吼叫。

    另一位向导是48岁的村民罗永卫。他说,曾有人在巴折沟梁子顶部遭遇过老虎,但老虎可能不饿,与之对视数秒后转身离去。

    “遇虎”最晚的描述是在1999年,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在习水追踪华南虎的踪迹时,曾两次发现老虎足迹。

    野生华南虎是否还在保护区,目前尚无定论。但另一个目标物种,却已急切地进入人们的视野——金钱豹。

密林寻豹子

    土城镇居民袁云生说,两年前,他进山放羊时,一只“铜钱花”追赶他家的山羊。“有一米多长、半米多高,几米高的崖壁,它一纵身就蹿了上去。”他说。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科科长穆君说,村民所说的“铜钱花”,就是身上有铜钱大小斑点的金钱豹。这是一种比老虎小的濒危大型猫科动物,但同样凶狠,能上树,动作敏捷。据称,金钱豹一夜能奔跑百余公里。

    46岁的村民袁图生说,一年多前,他和两个村民经过三角塘地区时,曾听到远处山梁上传来豹子的吼叫声;在官程岩下的溪谷中,又听到豹子吼。

    今年初,赤水市有关方面的报告也称,有人在森林中发现了金钱豹的踪迹。同时,保护区周边的多个村近年来时有报告说,他们放养的山羊,遭到“铜钱花”袭击。

    “我也在黑神岩、大白洞地区听到过豹吼。”村民罗安均说,这些地方紧密相连,是“无人区”,加起来有上百平方公里面积,足够金钱豹活动、生存。

    频传的“豹闻”,开始让山里的人们,把对华南虎的注意力转移到关注金钱豹的话题上。

    “不过,不是担心它害人,而是担心它们消失。”罗安均说。

    为求证金钱豹在保护区存在的可能,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了课题。

    穆君被任命为课题负责人。他采取分片区调查的方式,安放近两百台(次)红外相机,试图记录到金钱豹。

一只豹猫夜间闯入镜头中

    这种迷彩色的红外相机,能持续工作三四个月。据称,在高灵敏度的档位,即便是一只体型稍大的蛾子飞过,也能触发相机的拍摄功能,进而记录下其经过时的图片、视频。

    通过请教山区“退役猎人”,穆君在动物可能出没的通道以及可能的饮水点附近,安装了红外相机。前几轮安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不少动物。其中包括黑熊、苏门羚、猕猴、藏酋猴、豪猪、红腹锦鸡等,其中一只松鼠还在相机跟前戏弄角雉。

林中安只“

    遗憾的是,重点动物——金钱豹,始终没出现。

    一周前,他差点闹笑话——他取回几个月前安放的相机回放时,看到一张猫科动物走向相机的模糊全息照片。他兴奋地准备立即告诉同事“发现豹子了”,但继续回放画面后,他看清楚,那是一只花纹接近的豹猫。

    这一次,他把新购的一批红外相机,安放到保护区最核心地带的山梁及山脚两山交汇的沟岔附近。因为,村民听到豹子吼叫、看到过豹子的地方,多在这些区域。不过山路难行,科考队员要吊着藤蔓、树枝攀爬,稍有不慎,就会坠下悬崖。

    “我太想找到豹子了。”穆君说,这不仅是因为课题,更是对一个物种延续的期望。他相信,看到豹子的这一天,已越来越近,也许就在明天。

    ■本报记者 黄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