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大型活动探秘习水县基因库

09.09.2016  23:05



受邀从深圳来习水的植物学家张力博士在采集长在岩壁上的泥炭藓。




记者与科考专家亲测“中国杉王”,需要6个成年人才可以合抱。



从习水县天鹅池、童仙溪一路顺流而下,溪流两岸都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这里以前是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现在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无人区,生态植被保护得相当的好。”习水县林业局主任科员何政介绍,如今童仙溪一带已经形成了一道生态长廊,成为了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这里的生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有桫椤这样珍贵的植物,可以说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基因库’。”9月8日,“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大型生态公益系列活动第二季——“探秘鳛国故里,守望王者归来”进入活动第三天,记者跨线到专业科考二组,跟随植物学家张力徒步20多公里,探秘保护区内的基因密码。

丹霞地貌中 高山堰塞湖

天鹅池、童仙溪在习水县10余公里外的城郊,这块占地38平方公里的绿色宝石,东至长嵌沟、西至思栗坝,南至葫芦坪,北至观音背,镶嵌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内。

记者徒步穿越的这条线路,就是从天鹅池上游出发,沿着童仙溪河流一路向下,其中第一个引科考人员驻足的考察对象,就是占地3公顷的天鹅池。

习水境内主要以丹霞地貌为主,这种地质本身不保水,但是在习水却形成了丹霞地貌最大的堰塞湖。”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副科长宋起亮说,天鹅池的形成,除了与大约40万年前的崩积地质构造有很大关系外,植物基金密码在此也功不可没。

宋起亮认为,习水自古以来生态环境都很好,堰塞湖形成后,在泥炭藓等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让堰塞湖的保水功能进一步提升,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丹霞地貌也蓄水的奇特景观。“与此同时,这也是习水的自然基因密码,为习水良好的生态提供了孕育的条件。

昔日盐道融入植物基因库

从进入童仙溪上游开始,记者发现溪流两岸是连片望不到边缘的常绿阔叶林,山内沟壑纵横,奇峰耸立,溪流潺潺。虽然沿线跟原始森林几乎没有区别,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沿溪而下有一条类似于茶马古道的石梯,长达10多公里的石阶上,已经满被青苔覆盖,几乎被齐腰深的植被淹没,如果不是有向导开路,很难发现这里隐藏着一条拾阶而下的石梯。

这里以前是一条交通要道,特别是川盐入黔时期,庞大的盐帮队伍就是从这里往返川黔两地。”习水县林业局主任科员何政向记者介绍,解放前陆路交通不发达,贵州的盐业运输都是依靠长江,而沿着童仙溪继续向下,可以到达习水老县城官渡镇(现划属赤水市),那里距离长江仅几十公里。因此,童仙溪在那个时候是盐帮要道,石梯就是那个特殊年代的遗物。

自从习水自然保护区成立以后,童仙溪一带的植被恢复十分快,现在沿途不仅可以看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而且其他各类植物繁殖迅猛。据有关资料显示,习水自然保护区内各类植物有266科、765属、1674种。苔藓植物49科119属279种,其中平珠藓属Plagiopus及平珠藓、云南青毛藓、小叶等31种为贵州新纪录。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主任张力博士说:“科考第一天在高山悬湖看到的泥炭藓,一般都是长在湿地的水中,但是如今在童仙溪看到了长在岩壁上的泥炭藓,这种十分少见。

另外,张力还在赤水发现了因为外形像盛开的孔雀而得名的孔雀藓,随后他拍摄了多张图片,并采集了样本准备带回深圳继续研究。

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

作为与恐龙同时代存在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一直都是植物界的明星,此次科考人员也格外关注桫椤在习水的分布。

早就听说桫椤在习水和赤水一带都有分布,今天来终于一睹真容。”张力说,桫椤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赞誉,它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有“活化石”之称。

另外,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在用途上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但张力认为,桫椤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的经济价值,“因为它存在的年代久远,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后,还能够在人们身边发现,说明习水的生态环境是相当的好。

作为从省外受邀来参与此次科考的植物类专家,张力说习水给了他很多惊喜,他每天采集的样本数量,都一一进行了标记后,大包小包的带回驻地酒店,待科考结束后会带进自己的实验室深入研究。“可以说习水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植物基因库,此次科考我们这些研究人员收获不小。

科考直击

中国杉王 需要6个人才能合抱

9月8日下午,科考队员实地走访调查了号称“中国杉王”的习水大杉树。记者亲自前往参与合抱,发现需要6个人,才能抱住直径为2.71米的“中国杉王”,而有800多年历史的杉王形成原因,也与习水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据了解,一般杉树自然寿命都在一两百年左右,为何这棵杉树能够存活800多年呢?面对记者这个问题,不少科考专家都称“没有针对这样的问题做过研究。”但是作为习水县林业局的本土专家,何政对这棵树木研究不少。

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杉树能够存活数百年的重要原因,而且杉王长在两条小河交汇处附近不远,使得杉王的根系更加发达,为它的超长寿命提供了保障。”何政说,还有当地人对杉王崇拜和保护,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大自然的敬仰,多方面的因素让杉王健康的存活至今。

此外,因为曾经遭遇过雷击起火,加上树木本身年事已高,“中国杉王”生长活力已经减弱,其所有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以及针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只能供应和维持其生命存在,为了保护好这棵树木,习水县曾花费数十万安装避雷针和对树木进行保护,如今中国杉王依然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