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转变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01.03.2016  10:32

[在线访谈]

 

 

      近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就“十二五”期间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采访了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郭强副厅长。

      记者:郭厅长您好!我是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十二五”期间,贵州省进入了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请问贵州在“十二五”期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怎么做的并取得了那些成效?

      郭强:贵州在“十二五”期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以下方面:

      一是按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我省开展了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推进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通过对项目用地优化设计、项目布局调整,按照轻重缓急,用于我省重大项目、民生工程、“5个100工程”、“四个一体化”等建设用地需求。

      二是严格按照《划拨用地目录》、《禁止用地目录》、《限制用地目录》和国家规定的各行各业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对用地项目进行审核,对超标准用地进行核减,项目涉及住宅用地的,确保“三类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低于70%。同时,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予供地。

      三是按照国务院、省加快棚户区改造的要求,将棚户区改造与集约节约用地相结合,上升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拉动投资助推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原则上实行原址原建,用地应保尽保,统一部署,责任明确到人,以棚户区改造为切入口,大力盘活低效存量土地。

      四是针对我省“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殊地形环境,2011年以来,我省各地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山地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积极开展向山要地,涌现出一批先进县(市、区),完成山地整治面积5.5万亩,创建了“工业梯田”、“山地城镇”、“梯田园区”等贵州经验。

      五是积极开展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并取得成效。我省山多、土少、优质耕作层土壤更少。一方面,建设多占用好的耕地,耕作层被当作建筑垃圾丢掉。另一方面,补充耕地不仅质量差,分布边远、零碎,生产半径较大,甚至导致撂荒,而且对生态保护造成很大压力。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整补零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省,成为老难题。通过开展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把原有浪费的优质耕作层土壤充分利用起来,用于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优质耕地;用于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杜绝无序垦荒客土加剧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占优补优,补后可种,当年可收。

      2015年7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对我省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大篇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