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德讲堂”近日开讲 讲贵州史 说贵州事

09.07.2015  13:14

    筑城又添一处讲学之所。近日,“达德讲堂”在筑城名胜——以前的忠烈宫、后来的达德学校正式开讲,讲座每月两次活动,由贵阳国子监文化传播公司邀请数位文史界学者策划,邀请贵州本土的专家学者,讲述以贵阳为主的贵州历史文化,以“贵州人讲贵州史,贵州话说贵州事”的形式,向青年学子和普通市民讲授、传播乡土知识。

    定位:记住本土历史文化的乡愁

    “达德讲堂与贵阳其他讲座不一样。”“达德讲堂”学术顾问王尧礼解释说,筑城颇有影响力的几大讲学之地,孔学堂、贵阳国学大讲堂、贵州知行讲坛所讲的是国家层面上的文化,这些内容在贵阳可讲,在北京、上海同样可以讲,“达德讲堂”则严格限定于“贵州人讲贵州史,贵州话说贵州事”。讲述内容,贵州的山川河流,风土物产,居民人口,风俗习尚,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都在所讲之列;讲述形式,不作形而上的探讨,只做乡土文化的讲述,用平常话语,讲述我们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人和事。

    “达德讲堂”的“与众不同”,源于黔地一批文史专家共同的担忧:贵州由于开发较晚,历史人文的积淀不如中原、江浙久远深厚,每每为省外人士所轻视讥讽,而很多贵州人包括贵阳人由于对乡土不了解,也人云亦云,妄自菲薄,以为贵州、贵阳无文化。这就是没有了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继而会导致对乡土的感情疏离以至隔膜。

    鉴于此,心怀担忧的文史专家们在贵阳国子监文化传播公司的邀请下,决心打破局面。“达德讲堂”这一文化公益活动由此而来,每位主讲人都为义务讲授。

    首讲:文史专家厐思纯“地灵人杰话贵阳

    “达德讲堂”由文史专家厐思纯先生首讲。厐先生师从已故“文化老人”陈福桐先生,先后出版专著《贵阳人文读本》、《明清贵州七百进士》、《明清贵州六千举人》、《明清六百年入黔官员》和《民国贵州风云人物》等。

    讲座上,厐先生先用“望远镜”纵观“地灵人杰的贵阳”。他说,贵阳是一个移民城市,贵阳城市的开发得益于明清两代移民的智慧和奋斗,其城市文化体现出浓厚的“移民性”,比如明清之际城内林立的各省会馆。他做过统计,在全国当时十三行省中,有十一省人士移居贵阳。

    此外,厐老师尤其强调,明清之际的贵阳文教昌明,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是“文化的沙漠”。这里曾孕育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哲学思想,使其成为垂范千秋的伟人;在挽救危亡、重振国势的“公车上书”中,在全国18省“上书”的603名举人中,贵州有96人,名居第二,其中贵阳籍举人占60余人;武昌起义爆发后,贵阳民众把握革命形势,继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之后,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是全国最早宣布独立的省市之一。“由此可见,贵阳人思想新锐,敢为人先。”他说。

    接着,厐思纯先生用“显微镜”细察贵州先贤“丁宝桢的为官之道”。他总结说,丁宝桢生处江河日下、国势颓微的清朝末年,面对“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无异虎狼”的黑暗现实,作为一个封疆大臣,能出污泥而不染,“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一生清正廉洁,其为官之道凝聚着儒家的“保民”、“养民”、“教民”的光辉思想。这不仅是其思想可贵之处,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及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