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福利慈善沃土 开拓养老服务新局——“民政哥”领您盘点过去五年贵州民政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取得的成绩

25.10.2017  17:41

耕耘福利慈善沃土  开拓养老服务新局

——“民政哥”领您盘点过去五年贵州民政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取得的成绩


党的十八以来,贵州民政不断夯实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基础,精心耕耘,越来越丰饶的福利慈善土壤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指数蹭蹭往上冒;努力拓展的养老服务新格局,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道路越走越宽,步伐越走越坚实……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民政哥”带您一起来看看——

五年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3203个,覆盖全省19%的农村社区;农村互助幸福院3204个,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11个,覆盖49.6%的城市社区;全省养老床位总数将超过18万张。重点支持104个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贵阳市、铜仁市列入国家级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慈善事业发展全面发展,全省9个市州均建立慈善总会,53个县(市、区)成立慈善会,536个乡镇建立慈善工作站。全省88个市(区、县)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制度全覆盖。


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持续加强。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省民政厅、省发改委印发《贵州省‘十三五’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印发《贵州省资助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暂行办法》,省民政厅先后下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省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了基本制度和政策保障。

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逐步推进。稳步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2013年以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级政府共投入1.7亿元在全省开展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和闲置设施,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低收入、独居、空巢、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或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3203个,覆盖全省19%的农村社区;农村互助幸福院3204个,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到2015年底,全省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11个,覆盖49.6%的城市社区,其中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29个。专业化为老服务中介组织逐渐发展,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始形成。

医养结合投资保持“高投入”。从2011年国家发改委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以来,我省共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投资5.61亿元支持我省55个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和3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时,还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中央专项建设基金11.12亿元重点支持104个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养老医疗实现“双结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医养融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确定六个重点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同时,成功将贵阳市、铜仁市列入国家级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遵义市列入国家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养老床位实现“六连增”。预计到2017年末,全省养老床位总数超过18万张,比“十一五”末增加15.5万张,实现“七年增”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从2010年底的2.6张增长到32张,超过全国每千名老人31张的平均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从零起步,目前全省床位在200张以上有一定规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到10余家,设置床位3000多张。


慈善事业全面发展

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通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联合下发《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申请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等文件,为慈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支持。

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目前,在省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公益慈善类组织96个,其中,基金会53个、社会团体2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1个,认定为慈善组织的13个、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9个。全省9个市州均建立慈善总会,53个县(市、区)成立慈善会,有536个乡镇建立慈善工作站;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爱心超市”和社会捐助站(点),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的慈善组织网络,并逐渐向支持教育文化、科技环保、体育卫生、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拓展延伸。

慈善募捐模式和载体丰富多样。围绕安老、扶孤、助学、助医、赈灾、济困等慈善内容,我省打造了“春晖行动”、“光彩事业”、“习酒·我的大学”、“春暖家园”、“绿色家园”、“留守儿童之家”、“温暖贵州”、“和谐贵州三关爱行动”等公益慈善品牌项目。召开八城市对口帮扶贵州慈善工作座谈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引对口帮扶城市的慈善组织来黔实施慈善项目。省民政厅、省直机关工委、省国资委、省工商联从2014年开始联合举办贵州省慈善项目推介会,三年累计接收捐赠和达成捐赠协议共12.68亿元。

慈善事业发展氛围持续巩固。各地将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相帮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大力宣传慈善和慈善人物的先进事迹,积极推动现代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通过组织城市参加全国创建慈善城市活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列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的指标体系,营造了全民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涌现出“最美妈妈”肖兴英、“背篼慈善家”杨文学等一批爱心慈善人士。


残疾人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016年1月,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尽快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省民政厅会同省残联先后下发《关于贯彻落实贵州省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工作调度制度的通知》、《关于全面督察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通知》。2016年,全省共向27.71万困难残疾人、9.78万重度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98亿元,超额完成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向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1.52亿元的目标任务。

2017年,全省88个市(区、县)实现两项补贴制度全覆盖,符合条件的30.48万困难残疾人、27.78万重度残疾人全部获得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预计全年共发放两项补贴资金3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