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过年时爱喝的屠苏酒是什么酒?

19.02.2015  07:42

古人过年饮酒,成为普遍习俗。陕西长安县出土的唐代墓室壁画《宴饮图》,主题内容就是家庭宴饮。画面上,一男一女端坐在桌边饮酒,室内家具颇有些明式风格的味道,旁边有婢女和歌妓,桌子上有酒器,非常生动。由此可见,饮酒在民间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至于到了后来,施耐庵等人笔下的北宋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多少反映了一些赵宋王朝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点,从当年文人遗留的笔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苏辙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子,过年过节仍不忘饮酒,生活之惬意可见一斑。

屠苏,是一种药酒。据说,这种酒可以防治瘟疫。南朝梁人沈约在《俗说》中称:“屠苏,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药一剂,令井中浸之,至元旦取水置于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有得其方者,亦不知其人姓名,但名屠苏而已。

古人饮用屠苏酒,目的是为了避邪。据说,这种药酒的配方最早出自华佗之手,然后由孙思邈推广普及开来。至于“屠苏”一词的含义,也有人说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中国和日本是邻邦,中日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人也饮用屠苏酒。日本民间相信,饮用屠苏,“一人饮则一家无病,一家饮则一里无病”。这里,饮酒本身又成了一种寄托。至于屠苏药酒,则被赋予了神奇的功效。

这种药酒的制作方式非常特别,饮用之前,需要先把药材放到井水里浸泡,似乎是要取其冰镇的效果。

把药材浸泡到井水里,用冰凉的井水对其进行特殊处理的手段,似乎也不鲜见。作家柳青在《创业史》里,在《分马》一节,曾提到老田夫妇准备给“热毛子马”治疗的手段。具体方法是,把小米放到水桶里,沉入井水中浸泡,隔夜之后,取出来喂马,马匹自然就上膘了。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明朝时屠苏酒的具体配制方法。屠隆在《遵生八笺》中写道:“屠苏方:大黄十六铢,白术十五铢,桔梗十五株,蜀椒十五铢,去目桂心十八铢,去皮乌头六铢,去皮脐茇葜十二铢。”照着这个方子配制的,就是屠苏酒。

屠苏本是一种草。明代杨慎在《艺林伐山》一书中写道:“屠苏本草名,画于屋上,因草名以屋名。”王安石在《元旦》中所说的“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其中的屠苏,似乎并非用来饮用以避邪的药酒,而是专指用屠苏草装饰的屋子。春风送暖,“”的不可能是一杯酒。这种理解,和杨慎的解释有相通之处。

今天,已经没有人再饮屠苏酒了。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里,饕餮之余,回想起那些与饮食有关的往事,我不禁神往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