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展现太极功力 6支代表队筑城广场“过招”

18.08.2014  12:22

  选手在表演三十二式太极剑。

  选手在表演三十二式太极拳。

  8月16日,在筑城广场下沉式舞台,2014筑城广场市民才艺擂台赛贵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贵阳市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武术比赛的第二场比赛举行,大众组的6支代表队轮番上场,统一协调、刚柔相济的动作,不仅亮出了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也展现出筑城老人健康快乐的精神风貌。

  参加本场比赛的有清镇太极拳分会、解放西路太极队、竹林太极队、黔亚太极队、市公安局、花溪区文体广电局6支代表队,与上周的比赛项目相同,都是三十二式太极拳、太极剑的比赛。

   太极拳是健身首选

  来自花溪区文体广电局代表队的8名选手,平均年龄55岁,大多数是退休职工。台上,她们身手矫健,充满活力,“是太极拳给我们的好状态。”比赛结束,这群老阿姨说起太极拳的好处,个个如数家珍。

  年过花甲的刘玉莲,坚持练太极拳、太极剑十多年,深深体会到太极拳的神奇:“当初我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便,朋友就建议我学太极拳。随着练习时间的推移,不仅骨质增生几乎痊愈,精神也越来越好,太极拳,确实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奇葩!

  “太极拳养生、养心、养气,所以我们在几种健身方式中选择了它,几年下来,获益明显。此次我们来参赛,希望通过与其他代表队切磋武艺,提高自己的技艺。”队员李康英说。

   老阿姨们粉丝多

  急缓相间、行云流水般的一系列动作完成后,一个稳稳的收势,让解放西路太极队的老阿姨们赢得了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台下,该队领队、65岁的李南平告诉记者,她们这支代表队平均年龄60岁。“我们都是祖母辈的老人了。”几个看上去很精神的队友笑言。

  她介绍说,队友们学太极拳的时间有长有短,大家因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我学太极拳已十多年,那时我还是在职职工,单位在每天的工间操时间请来老师教大家打太极拳,让我渐渐喜欢上它,特别是当太极拳让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之后,我更是离不开它,太极拳确实是传统武术的精华。

  李南平说,2006年,在一起打了几年太极拳的老姐妹们自发地组建了这支太极队,刚开始时只有10多人,后来加入的姐妹越来越多,到现在已发展到40多人。去年,她们在筑城广场市民才艺擂台赛上与众多太极拳爱好者比武,以最高分一举夺得“擂台王”荣誉。此次,她们又按大赛要求从队伍中筛选了8名队员,自信满满地前来参赛。

  “我是有一次在黔灵山公园看到她们打太极拳的,当时觉得她们打得太好了,让我一下喜欢上太极拳,便加入到这个队伍中。”网名为“叶子”的一位老阿姨说。

  此次,叶子是作为该队的摄影师前来为队友助阵。“我发了一条《祖母们比武》的微博,点击量很快上了5000,众多粉丝纷纷点赞!”叶子为队友们感到自豪。

  本报记者 赵红薇/文 孙鲁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