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返乡女农民工创业之星陆素菊:外来媳妇会“念经”

27.03.2015  16:10

陆素菊。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27日电 三月里的独山仍是有些寒冷,但特别适合冷凉蔬菜种植。在通往麻尾镇尧棒社区的路上,放眼望去,路两侧的田埂上每隔一段便能看到一块彩色的“独山素菊蔬菜种植基地”广告牌,村民告诉笔者,想要找到素菊,顺着广告牌走,她肯定在附近的地里。

    菜地里,微耕机“轰轰”地歌唱,十来个农妇配合着施肥、翻土、起垄、覆膜。她们说,这里目力所及之处,凡是打了地膜的,都是她们连日来的战果。“素菊来了!”路的另一边,一位妇女坐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渐行渐近,她的脸如同向阳花般,朴实却又灿烂。

    她就是今日要采访的主人翁——独山返乡女农民工创业之星陆素菊。

     广西妹与独山结缘

    “春风之前,我的辣椒必须要播种完毕,这几天关键得很。”陆素菊用带有白话味道的独山话对笔者说。78年出生的她原本是个广西农村姑娘,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外出打工,期间认识了一生的伴侣——来自贵州的何立金,并在1999年变成了独山媳妇。

    俗话说,长兄如父,何立金就是家中那个如父的长兄。成家之前,他的家庭由四个痛失母亲的孩子,和一个痛失妻子的父亲组成。消沉的父亲是大山里只会种地的农民,无力独自养活四个儿女,家庭重担便早早地落到了长子身上。也正是看中了何立金的实诚和担当,陆素菊心甘情愿地背井离乡,随他来到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为他照顾老小,为他生儿育女。

    婚后,何立金继续外出打工,陆素菊则留守他的家乡。在农村,只要操持好家中的田地,解决温饱不成问题,加上丈夫打工那分收入,生活倒也平稳。但陆素菊想得长远,丈夫不可能打一辈子工,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全靠两人一起支撑,他们总得趁年轻多存点钱,也好以后能在家乡做点小生意什么的。不过那时,她创业的想法还并不清晰。

    16年过去,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作为母亲,她很骄傲。她告诉笔者,家务是大女儿何会谊全权管理,她在县城三中免费念书,因此周末或寒暑假是他们家最整洁的时候,今年,何会谊准备报考独山最好的高中——兴农中学。而自从村里有了幼儿园,小儿子何孝池也能向城里小孩一样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了,陆素菊也因此得以全身心地投入事业。

    不同于当初那个单纯为了爱情而付出的姑娘,现在的她,已有“独山县农村新青年、优秀科技示范户、返乡女农民工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加身,成为当地妇女的致富带头人。“呵呵,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和何立金有缘,更和独山有缘。”陆素菊说。

     好媳妇创业在夫家

    要创业,干点什么好呢?除了农业种植,陆素菊当时也想不出更好的生财之道。2001年,她用家中几分菜地向市场“探路”,最初两年令人心酸,种什么,什么就“烂市”。她观察中发现,老家广西的蔬菜总能赶在贵州没有的时候推向市场,很好卖,她意识到,做到人无我有,才能卖出好价钱。

    这道理除了陆素菊,很多人都懂,关键是她真的去做了,而且用心又执着、勤奋又好学。她积极回乡考察,考察需求、考察销路、考察技术,对比气候、对比土壤、对比品种……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她的满脑子都是如何种好菜椒、玉米、包菜、黄瓜。

    2003年,她大胆种了三四亩地,虽然规模极小,但已经开始赚钱,事业开始“萌芽”。她越干越觉得,农业干好了,也可以有大作为,丈夫也有同感,于是,2005年,何立金也索性回乡,与妻子一同经营他们看准了的“事业”。

    盖房后,夫妇俩已无多少积蓄,保守起见,他们一边钻研种植技术一边稳步扩大规模,到2010年,他们的“营生”已经接近20亩。期间,他们亏损过、沮丧过,不过,近10年的摸爬滚打逐步让陆素菊掌握了“种瓜得‘好瓜’”的技能,也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创业。

    春风来了。2011年,在当地政府帮助下,陆素菊获得了5万元的妇女创业贴息贷款,底气渐足的夫妇俩决定放开手脚好好干一番。他们各自分工,素菊主要负责搞生产,立金主要负责跑销售。当时,村里人外出打工很多,地没多少人愿意种了,因此,他们流转土地很顺利。2014年,他们流转的土地达到60多亩,种植以菜椒和甜、糯玉米为主,配搭茄子、黄瓜、包菜、西兰花、香料等,小基地一年三季,年产值60余万。到2015年三月,他们的基地已扩充至100多亩。

    不过,他们仍是“负翁”,光贷款就还欠银行8万。这是因为他们并不满足现状,不仅赚来的钱要继续用于投资,而且还要负债发展。尽管背负着债务,但陆素菊信心十足,说这是借力发展,他们要将基地发展至1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