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警察有点“犟” 二十五年“不挪窝”

03.06.2014  13:4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所作的《竹石》,这首诗原本着力表现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无论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的精神。在素有贵州“高原明珠”的水城县花戛乡派出所有一个扎根这里工作25年的普通老民警邓用俊,用这首郑板桥的《竹石》形容他一点不为过。

9000 多个日夜的坚守

      如果说生活就像海洋,那么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邓用俊就属于这种意志坚强的人。邓用俊的工作没有千里缉凶、打黑除恶、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惊险刺激。在他心里办理的最大案子就是亲手抓获了杀人潜逃10多年的堂弟邓某。他干的是扎根基层,深入村寨为群众换个身份证、宣讲法律知识、宣讲党的政策方针、排查调解治安矛盾纠纷等工作,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邓用俊都竭尽全力去干。

初识邓用俊,第一印象很深:憨厚老实、皮肤黝黑、不善言谈,不像一位民警,更像一个地道的农民。现年53岁的邓用俊,1989年参加了公安工作,从此就在水城县花戛乡派出所从未“挪窝”过,在花戛乡这片土地上平凡的坚守了25年,9000多个日日夜夜。

邓用俊战友说,花戛乡有18个行政村,邓用俊最多时联系了11个村的工作,最远的村离派出所足有50多公里,每到一个村就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大清早就得出发,有时候深夜才能回所里。在2006年以前,邓用俊走村串寨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每年要走烂五双以上“解放牌”球鞋,2006年以后乡里部分村寨通土路了,邓用俊就勉强的驾驶摩托车走村串寨。花戛乡内最高海拔2300多米,最低海拔685米,落差很大,距县城148公里,曾经去趟水城县都要绕道盘县两三天才能到,属贵州省一类重点扶贫乡,邓用俊就用双脚走遍了全乡94个村民组,汗水洒满了全乡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2006年10月下旬,邓用俊忙完所里的工作后前往辖区吴王村给60多岁的留守老人陈仲才送户口薄。当邓用俊驾驶摩托车行驶到吴王村“瓦房”路段时,由于泥巴路湿滑不平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休息片刻后,邓把摩托车停靠在路边上,步行去了陈仲才老人家。把崭新的户口薄交到陈仲才老人后,邓用俊又徒步赶回来派出所。回到所里才感觉肩上剧烈的疼痛起来,连夜花了200块钱包了辆车赶往县人民医院,后经医院诊断邓用俊的右锁骨已经摔断。由于工作繁忙,当时做手术打在锁骨上的钢板至今都还没有取出来。邓用俊告诉记者,因为一直没有取锁骨上的钢板,现在已经和肉长在了一起,阴雨天气右手就感觉疼痛,现在写上10分钟以上的字右手就痛,必须休息一下再继续。

得知邓用俊摔伤住院的消息后,当时花戛乡近300多名村民陆续到医院去看望他。这种与群众血浓于水的感情,是邓用俊用真心日积月累的为群众服务换来的。家住花戛乡欧场村的陆荣恒竖着大拇指告诉记者:认识邓用俊已经30多年了,他这个人实在。“记得在1991年左右,邓用俊去我们村民组开展工作,到我们那个村民组只有羊肠小道,杂草从长到两三米高,邓用俊背个挎包,手上拿个拐棍就上路了,当时从乡里派出所到我们村民组一个来回要7天时间。邓用俊去我家,我煮饭给他吃他也不吃,就拿挎包里的饼干嚼。

2013年的12月,邓用俊在下村工作时被大风吹落的石棉瓦砸在头上,当场就晕倒在现场。后来在医院缝合后,医生说大脑严重缺血要多休养。可是休养的病假时间还没有到,邓用俊又主动地回到了工作岗位。所长管秋笔劝他不要这么亡命,上年纪了还是多休息一下。而邓用俊却说年底了,所里的事情也多,我来给大家分担点负担。

邓用俊告诉记者,2001年的时候自己去欧场村工作,当时去欧场村的满山坡路上全是杂草丛,下一座山要一个多小时,上一座山就要2个多小时,有的路段不拉住草都爬不上去。自己正在下山的路上走着,突然听见草丛里“哗哗哗……”的声音就朝自己来了,转过身去一看,一条碗口粗的、黑黑的大蛇就朝自己身边滚了过去,当时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在水城县公安局有个玩笑话,谁要是不认真工作,就调他去花戛派出所工作,让他尝试一下这里的“厉害”。25年来,花戛派出所换了8任所长,而邓用俊始终坚守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的为当地老百姓服务,续写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老邓工作起来不要命像个“疯子”不求回报不徇私像个“傻子”。现任花戛派出所长管秋笔这样评价邓用俊。

”并“快乐”地践行着人民警察的誓言

工作25年还在租房住,家里连台电视机都没有,最好的电器是电饭锅、电磁炉,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鸡肉,最好的家具是派出所淘汰的2个木柜子,俩口子一个月的生活费200多元,这些就是一个工作25年的公安民警所拥有的生活。

我还有三套100多元一套的便装”,“我到过两次贵阳,也算见过世面了”邓用俊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 

      现任所长管秋笔这样评价邓用俊:“他是只主动干工作,不谈条件的那种人,把工作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甘于奉献。

邓用俊家在农村,离派出所有40多公里的山路,妻子在家务农,他的家境贫穷,原本就贫困的家庭却还要发生沉重的变故。2008年8月,邓用俊的大儿子邓辉骑摩托车去乡卫生院上班途中不慎摔伤,导致脑溢血,作了开颅手术后,又患上癫痫病。2009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又作了第二次开颅手术,总共花费了20余万元医疗费。    2010年6月,邓用俊的二儿子邓应又得上了大脑硬膜外出血,在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三万余元又进行了手术治疗。这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发生这些苦难无疑让他们家庭雪上加霜,火上浇油。为了给两个儿子看病,邓用俊欠下了10几万的账。

本来家庭条件就困难,但是邓用俊去干着一些常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吴王村年过8旬的陈大力夫妇,膝下无子,孤苦伶仃的相依在一间破旧的土房子里面。邓用俊知道二位老人的情况后,经常买些粮油给陈大力两夫妻送去。逢年过节,他还亲自到老人家下厨,为二位老人做饭,陪两位老人一起过节,被二位老人亲切的成为“好儿子”。后来,两位老人先后一个月离世,当时邓用俊就找到了吴王村的村支书、村长共同商议如何给两位老人料理后事。在他们的倡议下,村民们出钱出力操办了两个老人的后事,邓用俊本人就出了600元钱帮忙买棺材。

派出所在06年给邓用俊配发了警用摩托车,为了方便下村开展工作,每月只补贴80月的油费,超出部分就要自己出。从2006年3月起,邓用俊为了办公事,每月都得私自掏几十元钱加油,截止2013年6月,自己就支付了7000余元油费。

天门村的村主任王仕令,是一个80后的年轻村主任。他告诉记者,邓用俊是他学习的榜样,06年村里开展通村公路建设,少数民族的村民都不理解要占用自己家的土地,说什么都不愿意,而且大家都讲本民族语言,修路工作进行不下去。老邓就开始一家一家的做工作,他不会讲民族语言,我就在旁边给他翻译。邓用俊真的是一遍、十遍、百遍的反复做思想工作,他这种坚持的精神,实干的精神我是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老邓在我们村里的威望比我还高,有什么大事都请他去协调处理,感觉他压得住阵势,大家都相信他,老邓说的话比我说的话还管用。”王仕令笑呵呵的说道。

水城县公安局政工科的熊主任告诉记者,其实老邓的日子可以更好过的,只要他愿意“”脑筋。我们在花戛乡去了解邓用俊的情况时,曾经不知有多少村民给邓用俊钱,让他帮忙上个户口,邓用俊从未接受过。用邓用俊的话说:“我是老党员,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能有幸当警察,我要感谢报答党,不做对不起党的事情。

从警20多年了,邓用俊还没有出过省,最远的也就是去贵阳送儿子做手术了。给老婆买的衣服几十元一件的,从来没有给自己的父母买个一件衣物。当记者问到邓用俊有几套便服时,邓用俊毫不犹豫的回答只有三套便服。当下,试问有几人能毫不犹豫的回答自己有几套衣服?这个问题简单却发人深省!邓用俊告诉记者,和他一天加入警察队伍的同事,如今都买了房子、车子,自己的困难会慢慢努力解决,尽管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是没有动摇自己内心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点滴见真情,小事暖人心。邓用俊只是一个平凡的基层民警,平常的琐碎工作没有给他“轰轰烈烈”的机会,但他把简简单单的生活和普普通通的工作融为一体,25年如一日,给群众创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他用最质朴的形象和坚毅的精神完美的诠释了人民警察的为人民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