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远口潘寨“文物之家”探“宝”忆乡愁

02.06.2016  02:40

吴展武重温祖辈上山打虎的足迹。

    藏,三把百年巨弩;

    存,近百份契约文书;

    辟,数十亩绿色林源。

    天柱县远镇潘寨村吴展武传承好家风,鼓劲奔小康。

    一次下乡采访,村民吴展武诡异地告诉笔者:“我家有个传家宝,不知你有没有兴趣去看?”“传到我,至少有四代了,虽然它老人家已是宝刀入库、马放南山,但如果需要,它依然可拿出来一试锋芒。”也许是职业性的好奇心,笔者专程来到距县城30多公里的远口镇潘寨村毛管冲组吴展武家。

    这是一座散居的崇山峻岭中的侗族小寨,100多户人家,以木楼居多,吴展武家有两栋房子,老木屋在建在山边,2004年又建了一栋二楼一底的小砖房,算是寨上的富户。所说的“传家宝”就放在他家的老木屋二楼的天花板上。按捺不住满怀激动的心情,笔者一行找来木楼梯,小心翼翼地爬上楼恭恭敬敬把它“”到了楼下院坝。

    这是用14-15块长短不一的竹板按大小排箍而成的三把巨弩,每把约8斤重,由于长期搁置,已积上一层厚厚的烟灰,长的两把弩臂1.6米,短的那把弩臂1.5米,约25厘米长的弓箭依然锋利。“注意!么要跨在弩上,那样大不敬会得罪神灵的。”见大伙饶有兴趣地围着巨弩品赏不停,在旁的村民吴和春说。由于原来的弓绳已朽,吴展武找来两条棕绳以试巨弩所需的臂力。“这巨弩射程可达500多米,但射杀老虎的最佳距离是1尺8、豹子是1尺2……”“也就是靶心要在从老虎头部往身上移过1尺8的距离,这正好是老虎的心脏,一箭致命,不然受伤的老虎会来报复的。”村民吴和春解释说。

上弩梢。

    吴展武家祖辈均以狩猎为生,祖传了一套独到的打虎绝技,至今尚传存一本《打虎经》,经书里详细记载了上山打虎的全过程和各种环境下打虎的技巧,及禁忌、暗语、咒语等。在吴展武家老屋的神龛上,我们见到了捕猎必带的倒立菩萨、得令旗、出门占卜用的“羊角卦”,还有祭拜神灵用的各种物件。“每次出门捕猎,第一步要先在家里神龛前祭拜祖先、神灵,祈求出猎平安、满载而归;第二步,背着倒立菩萨上山,以避荒山野岭邪恶问道瘴气侵袭;第三步,选准老虎经常行走的地方装弩下套。打得猎物后也得先祭拜祖先、神灵,才能自己吃。

    在上世纪50-60年代 ,这三把巨弩为他家解决温饱、改进膳食立下了汗马功劳。“母亲生四妹那年,也就是1957年,仅老虎就打得14只,那些野 猪、野猫、野羊之类的就更多了!”当年吴展武的父亲穿行于天柱、锦屏两县之间的深山老林,专捕老虎,“那年也是父亲捕猎最多的一年。”吴展武一边展示着祖辈来的砝码称,一边摆弄着留存下来的虎骨、虎袋、虎爪……那种为祖辈骄傲的成就感犹然而升。

吴展演示祖辈流传下来的安弩下套过程。

    因为捕猎,他家的生活比别人家过得要踏实得多,于是祖辈置办了田地山林,成为当地少有的富户,在吴展武家老屋,笔者一行看到了至今保存完好的近百件契约文书,有山林买卖的、土地买卖的、房屋买卖的……“你看,这是老一辈留下的契约文书,虽然契约上所写内容早已名存实亡,但这些契约文字也是家里的传家宝,是后辈子孙勤俭持家的精神之柱,是凝结子孙后代记住乡愁的情感纽带。

    睹物思亲,干劲倍增。虽已年愈六旬,吴展武依然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他承继先辈艰苦创家立业传家声的光荣传统,从2008年起,成功进行高枝嫁接大株茶花20余亩、2000多株,红枫2亩、300多株,茶油树低改良4亩,另有杉木、板栗、杨梅等经果林10余亩,成了一名“绿色使者”,建起了“绿色银行”。“别人说我‘强弩之末’,我想讲我正拉满硬弓!咱山里人靠山吃山,依山发展,在有生之年,我也一定要树立个好榜样留给儿孙。

    家有传家宝,精神永不倒。看得出,在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吴展武依然雄心勃勃。(杨俊)

     延伸阅读

    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 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虽然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600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可达千米。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踏张弩和腰张弩等,还有能数箭齐射或连射的连弩和装有数把弩弓的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