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80”后驻村干部郑辛:用“辛”连“心”

11.05.2015  21:45

用“”连“

——记六枝特区中寨乡扁朝村“80”后驻村干部郑辛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1日电  今年3月,六枝特区交通局干部郑辛根据组织安排来到中寨乡扁朝村参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87年出生的他,是第一次参加驻村,也是第一次直接到农村开展工作,“期待、激动、紧张、疲惫、充实”是他两个月以来脑海中浮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打通最后1.8公里

    “刚到这里的时候,压力很大,大家听说我是交通局来的,都叫我想办法把村里最后那条通组公路修通,就是我今年最大的成绩了”郑辛笑着回忆道。

    平务大湾至马鞍田的通组公路有1.8公里,关系着148户426名群众的出行问题,是扁朝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整个中寨乡所有的村,平均只有2到3条通组公路,而扁朝村得了8条,可见乡党委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只要把剩下这条通组公路打通,我们就不再担心路的问题了”扁朝村党支部书记杨峰如是说。

    工作组中另一位驻村干部是来自六枝特区电视台的蒋跃国,郑辛与蒋跃国从村主任李韦处了解到,扁朝村沿河一带的村民凭借牂牁江旅游景区的成功打造,纷纷开设农家乐、水上游船等,赚钱的渠道多种多样,收入不菲,然而在山上一带的村民在经济增收方式上较为单一,大多靠打工和传统农业种植。

    2013年,扁朝村在乡党委的部署规划下,山上一带大力种植经果林、开办蓝莓基地、养鸡合作社,成为扁朝村的“后勤保障中心”既有效解决了群众增收难题,有为山下农家乐、旅游观光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由于长期受到道路限制,物资运入、运出困难,看着其他村民组干的热火朝天,可急坏了村支两委和马鞍田组的群众,在全村抢抓机遇增收致富的热潮中,尽快解决平务大湾至马鞍田的通组公路显得尤为迫切。

    郑辛和蒋跃国决定发动群众先修出一条毛路,再找特区财政局协商,以“一事一议”项目进行水泥硬化。带着这个想法,两人找到了村支书杨峰和村主任李韦,双方一拍即合,四人说干就干,郑辛和蒋跃国立马到特区财政局联系项目,杨峰和李韦则迅速组织发动群众、联系挖机。

    这一决定立刻得到了马鞍田组绝大部分群众的支持,涉及占地的群众纷纷表示宁要路不要土地,其余群众则纷纷投工投劳加入进来。

     出现一个“小插曲

    正如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尽管得到了马鞍田组绝大部分群众的热烈支持,郑辛等人也遇到了一个“小插曲”。

    组里年过九旬的老人刘远达,规划路线的时候,涉及到要占用他家的土地,老人一生靠土地过活,有着对自家土地较为深厚的感情,不愿放弃土地,工作组的同志、村支两委和群众纷纷对他做工作,然而老人的倔强脾气让大家无可奈何。受山形的限制,很难避开刘远达的土地,但仅仅因为他一个人而放弃,实在让大家都不甘心。

    郑辛和村主任李韦两人都是80后,有着80后较为普遍的特质——擅长并爱好沟通,与老人沟通不成,那就与其家人沟通。通过打听,老人有个外孙叫杨鹏,在外地上大学,年龄与郑辛相仿,应该比较容易沟通。郑辛与李韦继续着人打听联系方式、性格、爱好等等。

    “一上来就直接跟人家讲路占地的问题,容易让人难以接受,很可能就谈不拢了”郑辛回忆着自己当时的原话。

     大功告成,振奋人心

    郑辛先是找来联系电话,然后加微信与杨鹏聊天,两人都属于农村出去的大学生,共同话题很多,一来二去,两人就算认识了。郑辛见时机成熟便将修路一事向杨鹏说出,很顺利地得到了杨鹏的支持,杨鹏甚至表示,一定会作通老人刘远达的工作,让自己的家乡不再为路发愁,让父老乡亲尽快享受到牂牁江旅游热带来的红利。

    两天后,郑辛接到杨鹏的电话,刘远达老人不但同意而且现在还很积极。得到这个消息,工作组和村支两委一班人都高兴坏了。

    工作组一行与村支两委立刻走访刘远达老人,在当面征得老人的同意后,真诚地向老人表示感谢。大家第一时间联系好挖机便“破土动工”了,马鞍田组的群众喜笑颜开,大家都期待着尽快把路修通,红红火火的日子就要来了。

    “驻村干部就是要实干,要向去年驻我们扁朝村的王崇山科长一样不怕辛苦,这是郑辛来到村里之后,我对他讲的第一句话”村主任李韦笑着说。李韦还表示,希望郑辛将王崇山科长的实干精神继续在扁朝村发扬下去。

    郑辛也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自己也能吃苦,也不怕辛苦,只要能为村里办些实事,为群众解决难题,架起与群众联系的心桥,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满意,自己才没有白来。(勾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