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迤那镇四看瞄准“穷根”扶真贫

10.08.2015  11:01

看房看粮看劳力强不强看有无读书郎 

威宁迤那镇四看瞄准“穷根”扶真贫

 

  本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办公室,已是下午4时。桌上,一碗泡好的方便面微张着盖子,摸上去没有一丝余温。这是镇干部杨光明给自己准备的午饭,却因为手头正在忙精准扶贫名册登记,被遗忘了。

  看着驻村干部为他们忙前忙后的身影,回族大娘马永香心里很热乎:“帮得这么仔细,要是再穷下去都不好意思了。

  马大娘口中的“仔细”,体现在迤那镇的扶贫档案中,每一户的“穷根”都记录在册,“因病、因灾、缺资金、缺技术……”简单直观,一目了然。

  “没有识别的精准,就没有扶贫的精准。”迤那镇镇长穆春林说。

  按照国家农村扶贫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736元确定为贫困户。精准的数字,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太方便。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兵打了个比方,农民今天卖了土豆,明天外出打了零工,不可能有详细记载,无法精准统计。

  到底是政策上有偏差,还是工作方法有问题?恰是这个困扰,“”出了迤那镇一套行之有效的“四看”土办法。一看房:考察住房面积、房屋结构及庭院环境等方面,估算其贫困程度;二看粮:从耕地质量、种植结构、人均占有粮食、养殖情况等方面入手,估算农业收入和支出;三看劳动力强不强:

      分析劳动力结构、健康状况、务工情况等方面,测算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调查教育支出、教育负债、教育回报等方面,估算教育支出压力和其发展潜力。

  “四看”,科学定位真正的贫困,直切扶贫工作的关键。

  更清晰的谜底,是在百分制考核体系那里揭开的。根据“四看”结果,综合考评在60分以下判定为贫困户,60-80分为不稳定贫困户,80分以上为真正脱贫户。不单是考评那么简单,“四看”法有着一套完整的流程,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村级评议、回访统计、张榜公示、审核确认等10项程序全部“绿灯”,方能确定。通过此办法,全镇从9500户农户中精确识别出1610户贫困户共5533人。

  迤那镇芙蓉社区石桥组村民袁礼就是通过“四看”筛选出来的贫困户。袁礼一家长期住在阴暗低矮的土坯房里,墙体上大小裂缝有十多条。袁礼指着墙垣说:“一到雨天水就漫进屋,墙根更是常年被浸泡在雨水里。”由于没钱建房,袁家只得将原先的牛棚稍加收拾,搬了进去。2013年底,在“四看”的机制识别下,袁礼家综合考评为57分,被确定为贫困户。公示后,村里无人异议:他家确实贫困!

  记者走访迤那镇几个贫困村发现,贫困对象的住房、生产、教育等实际情况可在贵州扶贫网查询,每个月更新一次,动态管理。穆春林告诉记者,“即使中途有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现象,也能及时纳入贫困对象,确保不留死角。

  有进,也有退。原本生活捉襟见肘的中心村马兰巧经过结对帮扶,一家人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4年考评得分70分,村里“毫不留情”地将她退出了贫困户行列。马兰巧也坦然接受,“还有比我们得分更低、更困难的农民,我们心服口服。

  对贫困有切肤之痛的迤那人,一直在寻找破解之道。“四看”法,如同精准的“扫描仪”,让从目标不准的“漫灌”扶贫,转入更加有的放矢的“滴灌”扶贫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