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到造血的蜕变—托养机构转型的新探索

03.09.2016  00:10

 

      范华是个忙人,当我们晚上抵达安顺时,他还在开会。毫不起眼的小饭馆里,我见到了范华,一脸的倦容,谈起明天要去的调研点,他神采奕奕,一再推荐我们去看看不在调研计划里的两个点,我们尊重了他的意见。

      说到托养机构,我的印象是环境不怎么样,食宿太一般,里面全是老弱残,缺乏生机。

      第二天,兴奋的我很早就起来了,拉开窗帘,城市还在睡眠中,街上没有几个行人,空气中透着清新,一切都那么安宁,美好的一天已经来到。八点不到,安顺市西秀区残联的同事来接我们,穿过繁华的市区,我们来到了西秀区轿子山,西秀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就坐落在这里。到了,门脸不大,周边环境也杂乱,这里会与我以前去过的托养机构有区别吗?

      我们急切地走进托养中心,漂亮的主体大楼让我们眼前一亮,整个托养中心很安静,大院里没有人影,范理事长说:先看看生产车间吧?跟着他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大楼旁的黔艺贝纺织有限公司,走进车间,占地近6000平米的车间里人并不多,千层棉被的生产线上几乎都是残疾人,由于是机械化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不大,这里每天生产的1300件棉被在全省八百多家网点有售,在省外也有36家销售网点,一个月销售金额达512万元。展示厅里,用新疆优质棉生产的棉被和各种床上用品着实惹人喜爱。

      一回头,我们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各种机床前,工人们聚精会神地在工作,这是托养中心里的檀木世家工艺品公司的车间,这是一家集檀木家具和檀木工艺品制作、研究、批发、销售、保养为一体的办公家具以及工艺品制造企业。公司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年产值达到800万元。

      西秀区残疾人托养中心2014年7月开建,2015年4月建成,一投入使用,各种问题就接踵而来,托养残疾人无所事事,甚至出走,由于工资低,招不到护理人员,环境卫生、食宿、护工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西秀区残联的同志们,怎么办?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他们想到了办法。

      引进适合残疾人的企业进入托养中心,可是哪个企业愿意来呢?西秀区残联的同事走出机关,要政策,联系贷款,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黔艺贝,檀木世家走进了托养中心,黔艺贝45名员工中有36名残疾人,檀木世家24个员工中有19个残疾人,这些残疾人均从事力所能及的工种,在黔艺贝的残疾人一个月下来有两千多的收入,在檀木世家的一个月有三千多的收入,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同时也创造了有尊严的生活,他们为家庭减轻了负担,也为社会贡献了价值。再没有残疾人离开托养中心了,护理人员的收入增加了,卫生条件大大改善,食堂里的饭菜可口了。而进入托养中心的企业也实现了质的飞跃,黔艺贝从一个传统的作坊变成了现代的流水线企业,檀木世家的产品不仅满足本省市场,还销往周边省份。

      来到重度残疾人的房间,两大束卷花摆在床前,大电视正在播着奥运节目,屋里干净整洁,没有一丝异味,护理人员就在门外。楼下是托养中心的食堂,午饭时间,大家有序地排着队,四菜一汤,免费的午餐有滋有味。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创新探索,勇于改革,这同样是各级残联需要的,怎么创新性地做好新时期的残疾人工作,也是我们各级残联需要提前谋划的。习总书记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当我们的工作有印、有痕时,残疾人工作转型的新思路、新方法也就出来了。

      范华他们的做法还在探索中,他们的托养+孵化园”的助残模式,能否解决残疾人托养以及精准扶贫等问题,还需要时间的印证,但他们一直在探索,人类正是有了探索的勇气,社会才不断前行,我们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探索,迈开大步,朝着一个都不少的全面小康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