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多渠道保障民族文化发展

18.08.2016  12:40

   一是不断完善民族文化建设体制。 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加强民族文化工作领导,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加快民族文化改革发展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开展民族文化创新传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注重学术和民间研究组织建设,成立了民族研究所、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研究会、仡佬文化产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向上争取资金,抓好中央、省市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的编报和实施,近三年来,实施民族发展项目500多个,投入资金近1亿元。 

   二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 将仡佬民族民居文化元素融入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对县城遵义路、民族路进行风貌改造,对玉溪河进行景观改造。充分利用仡佬民俗、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组织开展各项节庆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先后举办了首届仡佬文化节、“走进神秘仡乡 感受原始道真”旅游推介活动、首届“中国道真仡佬土鸡节”和“中国道真旧城仡佬竹王节”等活动。每年民间的山王节(3月初3)、插旗山庙会及农历的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六月十九(成道日)、九月十九日(涅槃日)等特殊时间,农民节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县职业高级中学、民族中学、民族小学等各类学校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打造民族文化传播阵地,传播民族文化。编写民族文化教材5万余字,已投放学校2000余册。
   三是加大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力度。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培养各级各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优秀民间艺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激发文化人才在传承、创新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推进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坚持“走出去、学回来”,加强文化交流。吸纳先进经验和先进文化元素,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组织人员到西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作《仡佬山中,五朵奇葩》、《巫傩国内,一枝独秀》等学术报告多场。抽派“乡土人才”多次参与国际傩学论坛,出国讲学。与西南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庆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建立民族文化科研基地,开展国际性合作项目的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