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守好底线走新路 摆脱贫困奔小康

19.01.2016  13:03

守好底线走新路 摆脱贫困奔小康

——道真自治县决战“减贫摘帽” 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目前共有200余头牛。”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忠信镇石笋村长岩专业合作社生态养殖场负责人安勤勇介绍,三个月后第一批就可以出栏。

石笋村长岩专业合作社由当地返乡农民工安启炼牵头成立,目前入社群众已达50余户。

安启炼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读书毕业后外出务工。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已创建了自己的企业,并被推选天津市贵州商会常务副会长。

为带领父老乡亲摆脱贫困奔小康,安启炼牵头成立长岩群众自我管理委员会和长岩专业合作社,个人投入8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春晖行动·亮丽新村”为主题创建长岩“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集中建新房、集中办产业、共同享红利,着力将长岩打造成一流休闲度假山庄、新型集体经营农庄、共同富裕和谐村庄。

目前,长岩“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已建成房屋11栋,发展经果林300亩,建成山塘1座、养殖大闸蟹2万只,创办生态养殖场1座。

赢得民心、凝取民力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道真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弱鸟先飞”意识、秉承“滴水穿石”精神、发扬“马上就办”作风,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大力实施“八大工程”、致力强化“五大保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打响以精准扶贫为主攻方式的脱贫攻坚战,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新路子,奋力冲破贫困的桎梏、摆脱贫困的压迫、撕掉贫困的标签,确保如期如实实现“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目标。

坚守底线 科学治贫

走进位于道真重庆产业园的贵州升升药业生产车间,只见机器在不知疲倦地运转、工人在有条不紊地操作。

生产车间的旁边就是产品展示厅,采取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全面展示企业的生产成果。

我们采用现代智能化数字饮片生产线和玻态生物可逆干燥技术。”据现场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党参片、玄参片、丹参片、天麻片等中药饮片6种,玻态无花果、玻态山楂茶、玻态柠檬等QS食品10种。

贵州升升药业有限公司将传统中药产业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以绿色生态、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以中药饮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绿色智能型企业。

道真自治县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理念,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创新驱动、协调联动、绿色推动、开放带动、共享促动,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提升,努力把道真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示范区”。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统筹推进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同步发展,推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医药健康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医药养生基地,推动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的新道真。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设集聚性、综合性开放平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引智引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力打造黔渝开放合作“创新区”。

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工作,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留守人员的突出困难,织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红利、跨越发展红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探索新路 精准扶贫

深冬清早,久雨初晴。

道真自治县阳溪镇四坪村农民税昌才不顾霜风刺骨,急匆匆地往自家的玄参地里赶,他要抢在大雪封山之前把玄参全部抢收进屋。

税昌才6口人,由于没有增收路子,长期以来一直在贫困线下挣扎。今年,他家种植了玄参15亩,目前采收工作已接近尾声。

全部收完大约有1万斤左右。”税昌才介绍,仅此一项就可以实现毛收入3万元。

该县坚持把中药材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创办示范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发展中药材27.8万亩,惠及700多户贫困群众。

在推进脱贫攻坚“减贫摘帽”过程中,道真自治县积极探索出一条“扶贫先扶志、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项目扶贫、全社会扶贫、党建扶贫”的精准扶贫新路子,初步形成了“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良好格局。

坚持以“勤廉夜校”、“三会一课”为载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彻底摆脱意识贫困、思路贫困和方法贫困,彻底摆脱意识和思路贫困。通过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形式,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摒弃“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思想,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以工业化增加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以城镇化减少农民,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以农业现代化致富农民,提升经营性收入;以旅游产业化提高收入,带动就业、带动旅游收入。

以小康水、电、路、讯、房、寨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集中人力财力精力实施“整镇推进”、“整村推进”,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科学规划谋划项目,上争外引内挖实施项目,实行县级领导挂帮机制、首席责任人机制、项目建设督导机制、项目建设推动落实机制,进一步转变招商观念,提高招商门槛,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大招商、招大商,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确保实现地方得发展、群众得实惠。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扶贫资金,加强与国开行、上海市杨浦区、茅台集团等对口帮扶单位的对接,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系,引导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战。通过组建群众自管理委员会,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战。

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有效整合党建扶贫、下派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等工作,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用党建新成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找准抓手 有效脱贫

站在道真自治县平模镇兴宝村“黔韵紫海”的观景台上,看到的不仅有绽放在阳光下的花朵,而且还有劳作于基地的工人。

这些工人都是经过培训后的当地群众。”投资建设“黔韵紫海”的成都林荫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场的负责人介绍,平均每天都有60名当地群众在基地里务工。

2014年,平模镇兴宝村引进成都林荫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农旅融合的理念建设“黔韵紫海”,着力打造香草种植、产品加工及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推动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已种植香草2500亩,一期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完成。

此外,该村还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创建油牡丹生态产业园,目前已完成苗木移栽1000亩。

为更好地服务产业园建设、增强群众“造血”功能,兴宝村成立劳务公司,整合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资源,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培训后输送到园区务工,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群众经培训后到园区务工,平均每天可挣工资80元。”兴宝村党总支书记唐建波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参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向产业园输送工人300余人。

如何高效推进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工作?道真自治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坚持以“八大工程”“五大保障”为抓手,集中力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减贫摘帽”。

道真县全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新型工业壮大、现代农业推进、生态旅游培育、城镇倍增集聚、美丽乡村提升、基础设施先行、和谐民生优先“八大工程”,着力提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城乡面貌的改善,是该县近年来最大的变化。通过实施交通三年大会战,累计建成通村油路700余公里、县乡道改造100余公里、危桥改造6座,全县通车里程1700余公里,实现了行政村100%通油(砼)路,原277个建制村中275个通达目标和乡(镇)之间基本循环成网。通过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解决了人饮最困难地区6.8万人的饮水问题,大沙河水库枢纽工程全面建成并下闸蓄水,大岩角、双坝水库实质性开工建设。抓好农村电力通讯建设,全面解决了农村无电户用电问题,城乡可靠供电率99%;实现村村通宽带(行政村)目标;通讯覆盖率96%,农村无线电视覆盖率98%。突出抓好农村住房建设,累计完成黔北仡佬民居建设约2.4万户,实施危房改造16150户、扶贫生态移民1100户、农村特困户建房550户、地灾户搬迁1368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覆盖率66%。

为确保“八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道真县坚持招商引资、强化投入保障,坚持统筹兼顾、强化要素保障,坚持深化改革、强化机制保障,坚持依法治县、强化环境保障,坚持从严治党、强化组织保障,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全力实施“八大工程”,致力强化“五大保障”,该县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5年,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亿元,财政总收入7.57亿元,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8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9元,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6.6个百分点,确保县级和平模、河口、桃源三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安生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