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6.8万群众告别“天花水”

24.04.2015  18:05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24日电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群益村苦竹窝村民组通水那天,全组47户农户170多人欢呼雀跃。

    “通水的那天,比过年都要热闹。老百姓放鞭炮庆祝,非常隆重。”回忆当时的情景,60多岁的老村民组长韩世雍依然十分激动,“第一次在家里尝到清亮亮的泉水,我抱着龙头喝了个饱,不晓得喝了几斤水!”道真自治县桃源乡群益村苦竹窝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体切割大,缺乏水源。用当地群众的话说是“枯石包上的村庄”,“听水响,看水流,人在山上为水愁”。雨水较少的年份,水荒长达半年之久。祖辈们在房前屋后、平房顶上修了不少蓄水池,每逢下雨,男女老少就背着蓑衣斗笠千方百计把山水往自家的泥凼里引,靠“天花水”储水,人们称作“赶水”。

    “只要一停雨,三天月亮就晒干了。”当地村民幽默却辛酸地诉说,露天水积蓄时间长了就变质、生虫,影响身体健康。即便如此,老百姓也十分珍惜,一家人共用一盆水洗脸、洗脚,再喂牲口。一旦水池没水了,就得到几公里外背水,这时,家里硬劳力就要派上用场了,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2013年9月,苦竹窝人饮工程正式启动,县里投入1000多万元,在离该组17公里的山腰上找到水源,架设引水管道22公里,建成小水窖16口,修建大水池4口1200立方米,建设3级提灌站一个,将清泉引至村民家中。

    “每每听到泉水从水龙头里流出的哗哗声,就像是动听的山歌,很是享受!”组长韩忠义告诉笔者。

  道真自治县下决心解决像苦竹窝一样因水致贫的民生困难。2013年,启动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提出用3年时间确保全面解决农村人饮问题、确保全面完成病险水库和微型水库治理、确保建成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供水工程,力争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小微型水库、力争维修一批年久失修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目标。

    道真水利建设得到省、市水利部门大力支持,贵州省水利厅领导多次率队到道真调研指导,帮助出思路、做规划、解难题,并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遵义市水利局、遵义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道真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为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群众投身水利事业、奋力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两年多来,道真共完成水利投资1.4亿多元,全面推进小康水行动计划,实施331处季节性水源工程,已完工299处,完成小水窖建设6120口,修复运行不正常饮水工程112处,完成山塘整治85座,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000余亩。改写了饮水最困难地区6.8万人数辈以来肩挑背驮、靠天吃水的历史。(韩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