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对口帮扶果满枝 精准扶贫开新花

29.01.2015  20:04

        核心提示

 

  近年来,遵义市以全面小康为统揽,以上海对口帮扶为契机,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从区位劣势中找工作优势;从资源禀赋中找发展优势。

  同时,着力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在加快发展中实现脱贫,在推进扶贫中加快发展,使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截至2014年底,已经实现习水、正安和务川三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8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近五年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9.5万人。遵义全市贫困乡镇发生率从2010年的51.3%下降到13.7%,下降了37.6个百分点;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4.25%下降至10.37%,下降了13.88个百分点。

  2014年,遵义市荣获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均获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A等成绩,其中习水列第2位、务川列第5位、正安列第12位、道真列第17位;遵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获得“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对口帮扶”开花结果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市委全委会议上说:“近年来,遵义市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紧紧抓住上海对口帮扶的重大机遇,突出产业帮扶,主动对接,互利共赢,特别是在推进‘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遵义分区’和‘遵义(上海)产业园’的建设上,步伐加快,喜人动人,‘沪遵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这要衷心感谢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支持和帮助。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的指导意见》,明确上海对口帮扶贵州省遵义市。7月4日,在沪遵对口帮扶的第一次联系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上海和遵义都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上海与遵义结对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这是上海的光荣与责任”。

  上海市首批“援黔干部”联络组的10名干部驻遵工作以来,自觉肩负使命,主动融入贵州,视遵义为故乡,视群众为亲人,以发展经济的新理念、新思维,投身到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为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2013年7月以来,上海市的普陀、杨浦、奉贤三个区分别与习水、桐梓、赤水、道真、湄潭、务川、凤冈、余庆等县、市,上海浦发银行与遵义市政府,上海漕河泾经济开发区与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烟草集团与遵义市烟草公司,上海师范大学与遵义师范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结对帮扶和对口合作的“9+5”框架协议。其中,普陀区帮扶习水、赤水、桐梓,杨浦区帮扶正安、道真、湄潭,奉贤区帮扶务川、凤冈、余庆。

  据介绍,沪遵对口帮扶合作立足于培育项目,着眼于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同时在组织、工业、教育、科技、人事、劳动、文化、卫生、旅游、商贸等10多个领域开展了对口合作,并在双方政府及对口合作部门之间构筑了良性机制。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经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34亿元,实施合作项目投资304.42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文化、卫生等。在此基础上,上海市还致力于推动双方的装备制造、汽车、IT产业等领域的融合式发展。

  遵义市扶贫办主任、对口帮扶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万强说:“遵义市倍加珍惜,并且高度重视上海对口帮扶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对口帮扶规划、工作计划、经贸往来、人才培养和项目安排等方面已经达成了诸多共识”。

 

        “精准扶贫”硕果满枝

 

  日前,记者在遵义市扶贫办采访时了解到:2014年,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务川自治县和25个贫困乡镇实现了“减贫摘帽”,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万人,占省扶贫办下达减贫人口18.55万人的113%,占市委、市政府下达减贫人口20万人的105%。

  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将“精准扶贫·减贫摘帽”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县、贫困乡镇为主战场,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工作,全力加快同步小康进程。

  遵义市扶贫办主任万强说,精准扶贫重点包括五个方面:精准谋划,有序推进扶贫工作;精准识别,明确扶贫工作目标;精准帮扶,保证扶贫工作到位;精准管理,促进扶贫工作升级;精准脱贫,增强扶贫工作实效。

  在精准谋划,有序推进扶贫工作中,遵义市按照“市级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要求,加强领导力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支持监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扶贫工作新格局。

  责任分解落实到位是精准谋划、有序推进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该市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帮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挂钩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形成“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帮扶机制。

  同时,把“精准扶贫·减贫摘帽”工作纳入县(市)区年度目标考核,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并出台投资、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先行先试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把扶贫任务逐项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做到放权、让利、搞活、开绿灯、出政策,集中各方面力量,给予重点支持。

  在精准识别,明确扶贫工作目标方面,该市首先是确保底数清楚。按照“县为单位、动态管理、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制定出台了《遵义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识别新标准,采取规模控制方式,把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县、乡、村。遵义县出台“精准扶贫·减贫摘帽”考核激励机制,对扶贫帮扶实行“一票否决制”,创新提出“精准扶贫·结亲连心卡”,做到“留下一门亲情电话,提供一条脱贫信息,解决一个具体困难,找到一条致富路子,培训一个增收技能,建好一本帮扶台账”。

  在通过农民自愿申请、民主评议确定、村级初评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核公告等“五步两公示一公告”识别流程后,全市共识别出贫困村811个、贫困户23.85万户、贫困人口87.95万人。桐梓县以乡村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依托33家乡村旅馆创建“一册一卡一平台”模式,由乡(镇)、村建立帮扶联系册,农户持有乡村旅馆信息卡,乡村旅馆建立帮扶平台,贫困户利用土地等资源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向乡村旅馆提供农产品实现脱贫致富。

  在精准帮扶,保证扶贫工作到位方面,该市首先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据了解,全市共选派5112名机关干部到811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从而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全覆盖。

  其次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该市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生态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子、红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生态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20万元,实施了务川草地生态畜牧业高效扶贫示范园区、道真特色中药材科技示范园等9个扶贫园区。同时,全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50830万元,实施产业项目201个。

  再次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全年投入资金880万元,完成“雨露计划”培训22650人,其中实施“圆梦行动”700人,“助学工程”3000人,“三位一体”培训8500人,“十大扶贫产业普训”10000人。与此同时,还做到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

  在精准管理,促进扶贫工作升级方面,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该市重点强化规范项目建设,严格实行扶贫项目规范化管理,不论项目大小,都必须通过选项、立项、申报、审核备查、组织实施、资金预拨、现场管理等十个环节。同时,严格资金监管和突出连片开发。

  在精准脱贫,增强扶贫工作实效方面,该市立足于贫困村的实际,注重扶贫开发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为了切实加强对“精准扶贫·减贫摘帽”工作的跟踪督导、协调、调度和复查核实,该市深入开展“减贫摘帽督导行”系列活动,对“减贫摘帽”重点县和贫困乡镇扶贫工作动员、把脉、部署,确保如期实现“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的目标任务。

  在此基础上,该市还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赤水市、遵义县在石斛种植项目中实施农户入股分红的“公司+农户”利益链接模式;凤冈在实施大鲵养殖项目中采取“合作社+农户”集中“代养”模式,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保护了农民利益,确保减少农民发展种养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