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96岁老红军李光:用尽余热 播撒希望

29.09.2016  04:39

   9月27日,遵义秋意渐浓,在凤凰山脚下的草坪边上,一位老人缓缓走了几步之后驻足歇脚,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外套和一顶旧军帽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李光爷爷,能给我们讲讲长征的故事吗?

  走近老人的身旁,记者询问到。

  “既然你们年轻人感兴趣,我就给你们讲讲吧。

  得知记者的来意,老人一字一句缓缓道出了自己的一生。

  1920年8月,李光出生在遵义,之后不久便失去双亲,四处流浪,年仅8岁就为地主家放牛谋生。

  他在14岁那年当了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此后,随部队经历了强渡乌江、激战青杠坡、遵义战役、四渡赤水、华北敌后游击战、激战神头岭、百团大战、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等著名战役,曾荣获三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然而,抗战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成为了这位老红军这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结。

  有一次上级下达“拂晓出发”的指示,作为营长的他不懂“拂晓”的意思,就带着部下等到第二天天大亮才出发,导致所在部队遭受损失。

  “就因为没读过书,才发生这样的事,这是我一生最沉痛的教训,决不能让下一代再吃这样的亏。”李光感慨说道。新中国成立后,李光转业到地方。1987年,从领导岗位上离休,他担任了遵义市红花岗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投向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1994年底,遵义市关心下一代协会组织的一次捐款活动,让李光记忆犹新。

  “当时去的是海龙镇的桂花小学,我一进学校就发现操场上居然没有国旗,再到教室里一看,千疮百孔的泥巴墙摇摇欲坠,课桌就是两个树墩搭着一块木板。”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老人连连摆手。

  回到家后,李光再也无法入睡。

  第二天上午,他拿出退休金买了100套棉衣亲自送到桂花小学孩子们手上,并现场捐赠5000元,用于学校买红旗、做课桌。

  桂花小学走出来的徐明椿如今是遵义城区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部负责人,多年前,他差点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他清楚地记得,报名那天,他正在家里帮忙做农活,班主任通知他,有个叫李光的好心人捐了一笔钱给学校,帮助贫困学生继续上学。

  正是这笔钱,让徐明椿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也是从那年起,李光每年向桂花小学捐款帮助贫困孩子。

  桂花小学也因为得到李光的长期捐助而更名为“李光希望小学”。

  不只是桂花小学,二十多年来,李光的足迹踏遍了红城遵义的山山水水,让海龙、巷口等乡镇的2000名孩子重新回到课堂,资助总额达到40多万元。

  付出就有回报,李光家有着厚厚的一叠信件,信里的一字一句全是受助学生对他的深深感激:

  “李光爷爷,谢谢您给我们捐钱。长大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一度想退学,外出打工减轻家里的负担。是您捐钱给我,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让我放下思想包袱回到课堂。如今我考上了大学,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次提笔给爷爷写信,内心无比激动,我想您一定想知道我的成绩如何,我现在告诉您,总分第一。

  ……

  除了捐资助学,老红军李光还一直义务在遵义市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做爱国主义讲座。他个人获得过三次全国表彰、三次全省表彰和2006年红花岗区“十佳社会事务工作者”、2007年度“十大感动遵义人物”称号。

  多年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等处处都是李光的“讲堂”,他一遍一遍地讲述着红军长征的故事,讲述着革命前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业绩。

  其实,他自己就是这些故事里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印记。

  贵州日报记者 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