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04.07.2015  21:59

 

贵州播州海龙屯飞龙关遗址(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空中看贵州播州海龙屯朝天关(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空中看贵州播州海龙屯新王宫遗址(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4日电(记者郭洋 唐志强)中国土司遗址4日在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在当天会议中一致同意将土司遗址列为世界遗产。会议主席宣布土司遗址成功入选后,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很多国家代表团成员与中方代表握手表示祝贺。

  土司遗址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三处遗址。

  世界遗产委员会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土司遗址展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联合申遗的三处遗址是中国西南部地区土司管理制度的独特见证。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申遗成功后的发言中说,土司遗址申遗成功,使生活在中国西南山区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保护理念在中国更广大区域和更多民族间得到传播,中国政府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肯定。

  童明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土司遗址是发掘出来的土遗址,非常脆弱,不易保护。今后有关部门还需加强监测与管理,将保护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提,必要时对游客采取限制措施,也希望游客能提高对遗产的保护意识,避免给遗址带来破坏。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表示,土司遗址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美感,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当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和管理体系,从而了解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此外,土司遗址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入选世界遗产能够让世界更加了解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

  本次入选的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代市长魏树旺说,海龙屯是贵州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是对当地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在今后发展规划中,遵义市一定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好遗产的前提下对遗产进行开发利用。

  13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元、明、清朝中央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中央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世袭统治当地人民。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曾是“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土司遗址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多民族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本次申报的三处遗址为我国规模较大、格局完整、遗存丰富且最具价值特征代表性的土司城遗址。至今,这些遗产所在地的居民仍传承着各自典型的民族习俗与文化传统。

  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28日至7月8日举行,计划在7月3日至7月5日对36个申遗项目进行审议,并决定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新成员。

     延伸阅读

    遵义海龙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龙岩山上,面积约2.8平方公里,集中反映了宋、明时期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建筑技术和社会状况。

     海龙屯申遗时间表

    2012年3月,海龙屯申遗工作启动。

    2012年11月,国家文物局将海龙屯与湖南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作为系列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4月,国家文物局确定将三省土司遗址作为2015年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项目。

    2013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三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保护土司遗产的联合协定》。

    2014年7月至9月,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海龙屯进行现场考评。

    2015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予以正式表决。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 警惕“重申报轻保护”现象

   探秘沉睡700余年的军事城堡 记世界文化遗产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

   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恩开幕

   中国西南古军事城堡神秘面纱逐步揭开

   专家称700多年前的贵州遵义海龙囤不仅仅是军事城堡

   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发掘出环“”城墙等新遗迹

   海龙囤土司城:风雨苍黄700年

   中国土司遗产“整体打包”冲刺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