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草根文化”调动群众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

16.06.2014  13:06

    湄潭县城,弥漫着沁人的茶香。由湄潭本地人组建的“茶乡讲师团”,近日深入到村、居,向广大村民宣讲茶文化、茶政策、茶经验和茶典型。“茶乡讲师团”成员的宣讲,不时令在场听众忘情鼓掌,同时,也调动了当地群众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

    “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虽说是‘草根’团体,但传播的资讯却是准确、前沿的,令我们这些老农民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年50岁的老郑自两年前开始经营一块茶园,由于缺少经验,没少吃亏,这次,“茶乡讲师团”不仅为他带来了经验也拓宽了他的视野。

    今年以来,遵义市各县(市、区)紧紧围绕建设“五个遵义”、服务型党组织升级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要求,纷纷组织老红军、退休老同志、老教师、老党员、老专家建立“五老”宣传队;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医生、优秀法官、先进致富能手等组成“报告团”;组织山歌、花灯、傩戏、秧歌等民间文艺爱好者组建“草根文艺队”,进村入户开展文艺演出、政策讲解、道德宣讲等活动2万余场次,形成浓厚的“草根文化”氛围。

    在该市开展的众多“草根文化”类型中,“草根艺人”最为引人瞩目。

    据了解,“草根艺人”充分发挥农村艺人、文化青年、退休教师、退伍军人等行业能手的作用,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教育群众了解党的历史、拥护党的政策,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遵义县团溪镇,“草根艺人”钱科禄用自己参加革命战争、坚守基层奉献的经历“现身说法”,让前来“听课”的干部群众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钱科禄也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草根英雄”。

    “年轻时扛过枪,打过仗,最后留守基层,愿与团溪青山长作伴。”在80多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钱科禄的故事里,人们读懂了奉献与坚守的含义。

    “今年,遵义市充分发挥‘草根文化’寓教于乐的作用,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以‘百姓讲述百姓事,百姓讲给百姓听’的方式,既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又积极传播党的声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义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茂松说。

    不仅仅是“草根艺人”,在遵义,“草根舞台”、“草根剧本”、“草根论坛”等形式同样将“草根文化”诠释得愈发具体。

    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结合群众“过上小康生活,想唱想演感谢党和政府”的想法,利用广场搭建“草根舞台”,群众天天自发传唱《十谢共产党》。

    桐梓县水塘坝镇将一些高腔山歌艺人编唱的20余段“传唱教育实践活动”素材进行整理编辑,规范曲谱,整理出《十爱山歌唱给党》、《四进家门四连心》、《整风建设新家园》、《清风传万家》等山歌,形成了内容健康、旋律优美、好学易记,深受群众喜爱的“草根剧本”。

    目前,全市各地组织编写的《群众路线“三字经”》、《践行群众路线有感》、《祖国颂歌》、《共产党颂歌》等“草根剧本”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聚焦‘四风’谈问题,直面民生话发展。”“草根论坛”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对准聚焦点引导群众。

    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开通“遵义审判”微信和“遵义中院”新浪官方政务微博,每天至少分享、转发或原创1条教育实践活动信息,关注粉丝已达18000余人。凤冈县通过网络“党群直议平台”,收集到“群众办摩托车证难的问题”,立即成立流动车管所,开展“送证下乡”活动,已为群众办理摩托车牌照1万余辆。

    “草根”,这个最接地气的词语,如今在黔北大地名声大噪。“草根文化”亦成为了遵义人引以为傲的“瑰宝”。(本报记者 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