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联合赴毕调研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10.02.2015  12:47

2月3-5日,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副司长童章舜、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总工程师敖安强、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调研员刘光振、国家林业局退耕办处长汪飞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曾巍、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调研员孔忠东等调研组一行赴毕节市调研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省发展改革委农经处处长张文伟、西开处调研员李静、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吴月平、省林业厅退耕办主任黄吉勇、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顾永顺、省土地勘查规划所副所长龙剑峰,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建强、副秘书长彭玉祥,市发改委主任谌毅业、市林业局彭华昌、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丁竹茂、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王勤等分别陪同调研或参加调研座谈会。

2月4日,调研组一行冒着严寒、不辞辛苦,深入黔西县林泉镇山海村、大方县六龙镇营盘村、双山新区梨树镇红菠萝村、七星关区鸭池镇石格村、纳雍县厍东关乡大坡村等地的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现场实地考察,认真听取考察点退耕还林实施情况介绍,详细了解退耕还林的实施地块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实施的组织形式、建设模式、造林树种是否符合老百姓的意愿,是否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2月5日上午,在市政府召开了毕节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情况汇报会。

陈昌旭在汇报中指出,毕节市情况特殊,一是毕节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试验区,生态建设一直是毕节发展的主题;二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毕节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特别是在“5.15”批示中充分肯定了毕节试验区26年的建设成就,要求毕节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努力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三是2013年国务院批复的《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生态文明先行区是毕节的战略定位;四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要求毕节市在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闯新路作示范。这些都要求毕节市要在生态建设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但由于起点较低、基础薄弱,目前毕节市陡坡耕地和石漠化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距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近3个百分点的差距。因此,对毕节来说,必须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逐步缩小与全省和其他省份的差距,符合生态文明先行区和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内在要求。毕节市委、市政府因此作出了三年完成300万亩造林绿化的决策,其中荒山造林194万亩,耕地造林106万亩。

陈昌旭恳请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加大对毕节的政策倾斜,在守住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两条红线的基础上,支持毕节合理调整25度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争取进入退耕还林实施范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区的作用。

陈昌旭表示,在下步工作中,毕节市一是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力度,加强宣传,创新模式,认真完成好2014年度建设任务,将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新兴产业,确保新一轮退耕还林“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能致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实施好公路铁路沿线、城镇园区周边、景区景点周围、重要水源地等四个重点区域绿化,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对坡耕地实行集中连片治理和发展,确保重点区域荒山、耕地全绿化,全面完成2015年141万亩造林绿化任务。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新兴产业,将生态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积极发展新型能源化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服务、新型建筑建材等生态新兴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使产业和生态相得益彰、互动融合。

罗建强在向调研组汇报全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情况时指出,一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给予了毕节试验区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都为毕节试验区出台了差别化支持政策,在2014年国家启动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单列下达毕节市建设任务23万亩,占贵州省全省任务70万亩的32.86%,总量全省第一。充分体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对毕节的关心支持。毕节市各级干部群众格外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遇,积极行动,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作经费,二是强化目标责任、明确工作职责,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实施,四是因地制宜选择、着力培育产业,五是抓好规程操作、注重技术指导,六是注重督促检查、严格考评问责。到2015年1月30日,全市共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面积15.48万亩,占总任务的67.3%,预计在3月底前能全面完成。罗建强恳请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和国土资源部继续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的支持力度,将毕节市作为试点,争取将全市289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和62.68万亩15-25度重要水源地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着力构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调研组一行对毕节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一些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调研结束后,将如实将毕节市的做法经验、困难问题向上汇报、反映,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帮助毕节市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毕节市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童章舜表示,一是耕地调整的问题,该调、能调的要调整到位;二是对符合退耕条件的耕地可以在向老百姓讲清政策,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行实施,国家将在下年度的计划中优先考虑;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新一轮退耕还林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团结协作,共同组织实施好这项工程。

敖安强高度评价毕节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和多举措扎实推进的做法,希望毕节市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立足现有政策,实施好2014年度任务,做好2015年度实施准备。在实施中,要充分借鉴和推广上一轮退耕还林中一些好的技术模式,多探索一些新的技术模式,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刘光振表示,将如实将毕节的请求向国土资源部反映,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共同协商,争取在近期即将开展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核调中尽量为毕节市争取政策。

调研组其他人员、省陪同调研人员分别结合部门职责发言,市财政局、扶贫办、农委、西开办等部门负责人和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纳雍县分管领导参加汇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