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博会”大手笔推动大开放 展示全球佳酿 促进合作交流

09.09.2014  11:58

    又逢一年九月九,醉美多彩贵州迎来美酒飘香的季节。在万众期待中,荟萃中外美酒佳酿的第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如期而至。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唯一国际性酒类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博会从2011年举办以来,“对外开放”、“经贸合作”、“行业交流”、“产业培育”等平台作用逐年增强,不仅推动贵州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和白酒产业蓬勃发展,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成为具有贵州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名专业展会。

    “酒博会”演绎贵州精彩

    2011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与贵州省政府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开启了贵州酒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前三届“酒博会”,万商云集,来自全球各地的美酒佳酿交相辉映,蕴含丰富文化的特色展馆美不胜收,全球企业家、专家学者莅临高端论坛发表真知灼见,境内外经贸合作和行业交流活跃。从展馆面积、参展企业数和境内外客商数量、组织布展水平和交易成果等方面来看,均达到了国际性展会的标准和要求,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影响力逐年增强,“酒博会”真正成为开放交流的盛会、合作共赢的盛会、精彩难忘的盛会。

    从2011年到2013年,“酒博会”集中签订投资项目合同金额分别为1188亿元、1578亿元、1777亿元,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三年来,“酒博会”签订酒类贸易合同数量同样不断增加,合同金额不断上升:第一届为1867个,合同总额497.4亿元;第二届为2128个,合同金额553.6亿元;第三届为2756个,合同金额600.72亿元。

    连续成功举办三届酒博会,多彩、开放、奋进的贵州给中外来宾留下了美好印象,而贵州更是通过“酒博会”名扬天下。

    “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不仅是贵州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正如商务部有关人士评价,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是贵州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是各方开展投资贸易洽谈的重要平台,对于进一步扩大酒类产业和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发展会展经济,促进内外贸产、供销协调发展,增进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酒类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