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考霸”不如重视教育公平

01.07.2015  10:41

漫画/赵顺清

“百万奖金+洋房”,去年,著名侨乡乡亲、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在广东恩平专设“学霸”奖学金,一度引发争议。而今年高考,恩平又再次传言称只要高考过重本,人人都有钱奖励,再次引起关注。此外,该奖励方案中不仅包含现金,还有洋房。目前某企业赞助的首套“状元房”已赠给当地理科第一名考生。(6月30日《广州日报》)  

近年来,每每高考放榜后,一些高考优秀学子,特别是文理科状元,几乎一夜之间实现“华丽转身”:不仅成为清华、北大等名校争抢的“掐尖”对象,而且可获赠一套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洋房。这种似乎“从天而降”的“名利双收”的大礼包,既让获奖考生感受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也应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不过,笔者窃以为,这种豪华礼包,有“非理智性奖励”的嫌疑,极易误导考生形成狭隘的成功观——为重奖而读书。

为重奖而读书,无疑是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短视行为,既有违教育本义,又有损受教育者自身的长远利益,也催生出一些社会怪相,比如“高考专业户”。30多岁的“考霸”吴善柳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2014年以广西钦州市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录取。不过,此前他曾辗转多所学校参加高考,并被北大、北师大、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录取过,可惜的是,他却不断地选择复读,因此被人质疑是为了获得当地政府、企业、学校的奖励。

其实,高考取胜只能算是十多年寒窗苦读后的首战告捷,即使考上清华、北大,“高考尖子”或“状元”掌握的知识仍是“纸面功夫”,尚未对社会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可以说,仅凭考上清华、北大,就给予“雷人”的重奖,不啻是一次无形的“捧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弊多利少。因此,对于高考“尖子”或“状元”,不是不能奖,而是应节制有度,应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翅膀绑着黄金的鸟儿,飞不起来。”事实证明,重奖特别是百万元重奖高考“状元”,可能会奖出“考试专业户”,且有悖于当下的素质教育、教育均衡化的改革取向。政府、企业,以及所有有心襄助教育事业的老板,与其出巨资重奖个别尖子生,不如把钱投入到建设教育基础设施、扶助寒门学子等关键环节上去,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果能如此,其功德将远胜于“重奖高考尖子生”。(屈金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