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舞蹈” 绝在毫厘间

04.02.2018  17:01

5000字的《金刚经》整齐容纳在10平方厘米的印章上……

针尖上“舞蹈” 绝在毫厘间

米粒与作品对比

    数百字的《心经》可以雕刻在不足1平方厘米的印章上,5000字的《金刚经》整齐容纳在10平方厘米的印章上……就连米粒、头发都能微雕上字。掌握这门绝活的主人,就是现居龙里县的雕刻艺术家朱德祥。

    朱德祥1950年出生于贵阳市的一个农村家庭。7岁上小学时,他发现学校旁边建了一个刊刻社,社里有个外地来的老工匠,天天坐在太阳底下刻印章和微雕,刻完就摆在桌上。漂亮的微雕把朱德祥吸引住了,他萌生了向老工匠拜师学艺的念头。

朱德祥在工作中

    朱德祥说,二年级时他开始用豆腐干雕刻文字,初中时会用萝卜头雕刻印章。

    “就连老师在台上讲课,我都在下面悄悄地雕刻,最后老师也没办法了。”朱老说。

    初中毕业后,雕刻已经成为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人在哪里,刻刀就在哪里。

作品《沁园春·雪

    1988年,朱德祥跟随弟弟南下广州创业。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雕刻,所有的打工收入都投入到了买刻刀和石头上,用自己心爱的作品去交换别人的石头。

    就这样,他在广州结识到越来越多的雕刻艺人,雕刻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雕刻大件作品的、写大字书法的人太多了,我想从微雕着手。”朱德祥说,微雕是用肉眼很难看清楚的,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工具才能看清楚的艺术品。他说,完成一件作品少则一周时间,多则要半年。

显微镜下观作品

    如今,把少到260字的《心经》刻在筷子头大的印章上,多到4.6万字的《论持久战》刻在长10厘米、宽3厘米的印章上等等,对朱德祥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

    2017年7月他微的雕作品“毛泽东《论持久战”被收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5年,朱德祥回到故土贵州,并选择落户龙里。

    朱德祥说:“我现在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龙里是最好的归宿,有宜于创作的土壤。”(潘希来 张仁东)

作品《唐诗三百首

作品《岳阳楼记

 

[责任编辑: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