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90后小伙从事傩戏6年:钱虽少 手艺得传承

04.01.2015  02:53

    遵义市务川县一名“90后”小伙子,从事傩戏6年,获得政府颁发的证书。他说,如果没有年轻人来继承这门艺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要失传了。

    小伙子叫杨东,现年22岁,家住遵义市务川县黄都镇云丰村,从事傩戏活动已有6年。

    “受我父亲影响,喜欢这一行。”杨东说,他的父亲杨再佐,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傩戏师,自己从小就受到熏陶。初中毕业后,成绩不好的杨东,在父亲的带领下,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傩戏活动。从那以后,杨东开始痴迷于这一民俗文化。近6年里,他与父亲一起,参加大大小小的傩戏活动近50场,“现在已熟知各种场合的活动,我也有能力进行独立操办了。”他说。

    去年,杨东与父亲一起,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合法的傩戏文化传承人。

    据了解,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在民间,傩戏表演往往和民事活动结合在一起。”遵义师范学院一位从事傩戏研究的老师说,傩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多学科学术研究价值。不过,一批老傩戏表演师先后离世,年轻人又鲜有人愿意继承这门艺术,傩戏传承面临断代。

    杨再佐说,在当地,像儿子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一年可挣4万元左右,“儿子去年也出去打过工,但几个月就回来了,除了傩戏,他对其他行业完全没兴趣。”杨说,从事该行业,一年最多只能挣3万元。

    从事傩戏活动这么多年,杨东也对这门民间艺术有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年轻人学,就可能要失传。”他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应该保留传承给后人,就算收入少一点,他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