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全国劳模工作室”创誉京沈客专

07.12.2015  19:06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7日电 只需一台穿管机,2名工人便能在3个小时以内完成一孔高铁箱梁54根橡胶棒穿管作业。而在以前,同样作业却需要9人耗时8小时以上。

    传统的高铁箱梁养护作业时,采用的是人工上下攀爬、拉扯水管洒水的方式,而如今仅需一人遥控操作便能定时轻松完成养护作业,甚至达到无人值守设备自行运转的效果。

    短短5个月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万;年预制箱梁354孔,比年度计划多预制43孔;京沈客专辽宁公司组织全线施工单位现场观摩学习……

    创造上述奇迹的,是中铁五局京沈客专辽宁段6标的全国劳模张成工作室。

    在建京沈铁路客运专线, 线路全长698公里,设计开通运营时速350公里,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主骨架京哈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设计标准高、施工规范严、建设工期紧,打响了被誉为中国高铁建设史上的“新辽沈战役”。

    中铁五局,驻黔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近年来因标准化管理、架子队建设品牌响亮,队伍善于攻坚克难、敢打艰险硬仗,在我国高铁建设市场异军突起。2014年6月30日,在中标承建了京沈客专辽宁段全线任务最重、管段最长的TJ-6标段后,迅速调集精兵强将,快速进场,展开攻坚。

    进场18天建成2号拌和站、32天时间完成朝阳梁场建设并成功浇筑全线首孔箱梁。创下这一全新记录的,是曾参与京沪、杭长、成绵乐等高铁建设,积累了丰富快速建场、制梁经验,包括梁场副队长张成在内的中铁五局二公司专业化高铁箱梁预制团队。

    2015年5月,曾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荣获“青海省劳模”的张成,因在中铁五局京沈客专6标二工区朝阳梁场副队长岗位上表现突出,光荣当选为“全国劳模”。

    新形势下,只有充分发挥劳模在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才能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企业发展也才有新的精神动力和科技动力。

    今年6月12日,由张成负责,6名管理人员、技术干部和1名劳务工共同参与组成的“全国劳模张成工作室”在中铁五局京沈客专6标二工区朝阳梁场顺势诞生。

    为规范劳模工作室的运作,中铁五局严格实行“五有”模式。即有全国劳模领衔,有先进人物参与;有创新团队,吸收公司金牌职工、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有攻关项目,开展小改小革、技术攻关、技术协作等项目;有创新成果,每年至少完成1至2个课题研究;有固定工作场所,具备创新活动所需的设备设施。

    “人人争当劳模、个个都是专家”,张成发出倡议。“要么不成立,既然成立了,那就要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这是劳模工作室全体人员的共同想法。

    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传经送宝;紧紧围绕施工生产,大胆技术革新;自愿加班加点,认真研发新设备……工作室全体成员创新、创效热情高涨。

    传统的每一孔箱梁穿管需要9人同时作业,耗费时间达8小时左右,严重制约施工进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加大人工成本投入。他们研制的橡胶抽拔棒穿管机,仅需要2人操作设备,用时不到3个小时便能完成一孔箱梁的穿管作业。

    传统的成品箱梁在进行养护作业时,采用的是人工洒水方式,存在安全、质量隐患和人工、施工用水投入高等问题。而他们自主研发的自动喷淋养护及固定养护工艺加入了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达到无人值守设备自行运转的效果。

    不仅如此,他们还自主研发了接触网定位工装、箱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钢筋吊具存放支架等“技术利器”。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有力助推了制梁工艺的改进、加快了制梁进度,直接创造效益近百万元。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良好声誉。今年8月6日,京沈客专辽宁公司组织全线施工单位到朝阳梁场进行自动喷淋养护现场观摩学习。

    由此获益的不仅是企业。劳模工作室“金牌职工”董建新经过在工作室组织的学习充电,顺利考取了电工高级技师。他身有感受地说道:“工作室让大家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以前没接触过的技能、经验都能在这儿学到。

    “我们就是要以全国劳模张成、金牌职工董建新、先进工作者等优秀人才来引导广大员工群众投身于技术创新中来,形成‘链式效应’,一方面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另一方面实现依靠科技降本增效目标。”中铁五局二公司党委书记周小霞如此讲道。

    11月10日,梁场顺利完成354孔箱梁的预制,比年初计划311孔超出43孔。而伴随着严寒的冬季来临,京沈客专建设也开始了长达3个半月的冬休。

    但是张成和他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还要在梁场坚守两个月。“利用冬休时节,正好总结经验,开展培训学习,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技术更新,我们争取发挥出更好的效应。”张成信心满怀。(袁蓉生 张小俊 郑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