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欢歌”田间忙

09.10.2014  14:36

10月8日,在西秀区旧州镇,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秋收时节,沃野染金。安顺农村广袤的田野上处处呈现丰收景象:金黄的稻谷、饱满的玉米、收获的喜悦……一车车粮食被送入农仓,一个个幸福的笑脸映在田间。

    好一派“铁牛欢歌”田间忙的景象。

    10月8日,天气晴好,西秀区旧州镇水稻种植大户周祖进趁着日头正在抢收地里的稻谷,与以往不同,今年周祖进一家告别了“一滴汗珠摔八瓣”的传统秋收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作业,“今年我种了500亩水稻,过去一家人靠人工收割需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每天累得够呛,现在用机械化收割,几天就能收完,省时省力还能省钱。”周祖进告诉记者,现在正值秋收“黄金”期,花钱都雇不着人干活,人工费每人每天至少需要200元,而用农机收割,一亩地只要130元,500亩地可以节约近10万元。

    随着全市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已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不仅把农民从繁重的秋收中解放出来,还让秋收变得方便快捷。

    “几年前,村里还没有农业机械,稻子收割后,村民们只能请人帮忙‘打谷子’,不仅花钱多,还得准备菜饭招待客人,一天下来,光吃喝就得花费二三百元。如今用上这些收割机,在收割水稻的同时,就能完成稻谷脱粒和秸秆粉碎还田,真是一举多得。”在地里,旧州镇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承明告诉记者,近几年农机具深受农民青睐,为了确保秋收期间农机具的正常运转,合作社从9月中旬就开始检修、保养各类农机具,现在农机已成为旧州镇秋收、秋种的“主心骨”。

    据农情统计,由于受前期阵雨影响,安顺市秋收工作进度比上年同期较慢。为保障秋收顺利进行,市农委以及各县区农业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及早动手,抢抓农时,搞好秋收,做到颗粒归仓,寸草入垛;同时,实地调查核实农作物实际产量,截至10月5日,在“三秋”农业生产工作中,全市累计完成秋收面积109.65万亩,其中已收水稻33.78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13.69万亩;已收玉米51.15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21万亩;已收杂粮9.7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75万亩;已收薯类6.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44万亩;已收大豆8.9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75万亩。

    全市累计完成秋种面积22.64万亩,其中种蔬菜16.3万亩,种油菜1.63万亩,种绿肥1.1万亩,种马铃薯0.84万亩,种杂粮0.67万亩,种小麦0.1万亩,饲草种植2万亩。犁田2.07万亩,犁土15.14万亩。

    同时农业部门还提醒,近期安顺市天气晴好,有利于秋收工作,各地要抓住当前时机,组织好农机具和人力,全力做好抢收工作,同时要搞好农田开沟排水和翻犁等工作,尽快种植油菜等秋种作物。(李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