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助推黔东绿色崛起

17.08.2016  00:35

摘要:梵天净土,桃源铜仁,良好的生态历来是铜仁引以为傲的“家底”,是最具后发优势的一块“长板”之一。“生态优势就是铜仁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态资源就是铜仁最大的战略资源。”这种理念在铜仁成为共识。

乌江 肖玉叶 摄(贵景网发)


麻阳河黑叶猴 刘怡珉 摄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良好的生态历来是铜仁引以为傲的“家底”,是最具后发优势的一块“长板”之一。“生态优势就是铜仁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态资源就是铜仁最大的战略资源。”这种理念在铜仁成为共识。

近年来,铜仁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实施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四大跨越工程,全力培养后发优势,实现赶超跨越。本期《铜仁视界》关注铜仁大生态跨越工程的实践。

坚守生态底线

守住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近日,铜仁市政府批准出台《铜仁市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明确全市林业生态红线区域面积10481834亩,其中林地10141135亩、湿地340699亩。

方案》明确规定,一级管控区林地1899459亩、湿地340699亩,区内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林地8241676亩,严禁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同时,该市还制定了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森林资源和自然湿地修复、资源保护责任追究、生态效益补偿等十项制度,以守住林业生态红线,让青山常在,大地常绿。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要通过保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守住林业生态红线,是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要求,也是守住生态优势、做优生态长板的铜仁实践。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底线,努力让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长流、土壤常净。

守住山青底线,让大地常绿。深入实施绿色铜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通道绿化、城区绿化、裸露山体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快林业生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确保“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达到65%。

守住天蓝底线,让空气常新。大力治理和防止废气外排,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清洁能源代替利用,培育节能环保产业。2015年该市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较上年削减4.57%、6.63%、4.26%、14.25%,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核查组的核查。

守住水清底线,让绿水长流。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保护梵净山、锦江河等地方性法规。同时不断推进城乡饮用水安全、城镇污水处理厂全达标和污水管网全覆盖工程,加快主要河道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和城市垃圾处理。

守住地洁底线,让土壤常净。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土地资源质量。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铜仁被列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并获得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5400万元。

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铜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乌江水源涵养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黔东植被保育区为支撑,乌江、锦江、氵舞阳河和松江河生态廊道为纽带,构建“一核四区四廊道”生态安全屏障。

与此同时,铜仁市还探索完善生态考评体系,落实“生态红线”,把森林覆盖率、污染物排放降低率、能耗系数下降率等生态指标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同时,实行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问责制和约谈制度。


松桃腊尔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龙元彬摄(贵景网发)

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走进思南县张家寨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翠绿的茶园染绿群山,在夏日的微风中翻涌着滚滚绿浪,惹得观光的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以前这里土地撂荒严重,多是乱石地、荒山坡。”园区内的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彬译说。通过发展茶产业,不仅让荒山披上了绿衣,还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据介绍,张家寨茶叶园区目前有上万亩的茶园,带动上万农户从业,实现产值上亿元。不仅如此,园区还按照“产业园区景区化”发展思路,正在着力打造农旅结合AAA级景区。

昔日荒山乱石,今日茶海泛绿。张家寨茶叶园区是铜仁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发展,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

决策层认为,铜仁既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守着青山绿水苦熬”的穷路,而是要走生态经济的新路。

走绿色经济新路,就是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局面。

不为金山,难留青山。在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形成了山顶种经济林,山腰种经果林,山脚发展水产业的产业格局,使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带来生态产业蓬勃兴起。

九龙村只是一个缩影。如今的铜仁,茶叶、经果林、中药材等绿色产业铺天盖地,形成了35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还实现了乡乡镇镇农业园区全覆盖。席卷黔东大地的生态农业,为大山盖上了绿被子,也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让青山“披金”,也要让绿水“淌银”。“选择铜仁,主要是看中了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质高山泉水,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铜仁农夫山泉相关负责人说。

农夫山泉2014年落户铜仁,目前已建成年产33万吨饮用天然水和7万吨饮料生产线基地,产品销往全省各地和周边的广西、湖南、重庆等地。

铜仁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水产业正方兴未艾,目前在建、拟建水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近29亿元。铜仁的目标是通过5至8年左右的努力,将健康水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培育不少于5户产值5至10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

此外,近年来铜仁旅游业也渐入佳境。良好的生态赋予铜仁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浓厚的地方文化结合,形成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旅游景区景点。

铜仁注重“生态优势为王、资源禀赋为本”,整合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形成了以梵净山为龙头,大明边城、苗王城、思南石阡温泉等众星捧月的大旅游格局,旅游景区呈现遍地开花的景象,旅游收入实现井喷式增长。

据了解,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934.27万人次,同比增长39.6%;实现旅游总收入162.96亿元,同比增长49.4%;旅游收入增速位列全省第三。

实现生态惠民

释放生态红利 共享绿色福利

近日,记者走进碧江区河滨公园,只见碧绿的江水倒映着两岸绿树与楼房,沿江步道上市民悠闲散步游玩,这里俨然成了铜仁的“会客厅”,市民亲山近水的栖息地。

铜仁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群山环抱下,三江汇流于此,使“黔中各群邑,独美于此”的赞誉名副其实。开门见山,推窗见景,生活在铜仁的人,随处可领略生态之美,享受自然之景。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要把好山好水融入城市。”近年来铜仁在实施城镇化过程中,坚持把山水魅力融入城市建设,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按照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理念,铜仁加速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加快推进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山地城镇化新路子。

如今的铜仁,一座座生态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舒展在黔东大地,释放出强劲活力,让铜仁人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享受着生态带来的幸福感。

不仅是城市建设方面,铜仁也在其他众多领域收获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

日前,记者在德江县泉口镇万亩草场看到,连绵起伏的一座座山头,绿草茵茵,牛羊成群。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曾经因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而成为人迹罕至的荒山。

近年来,通过实施山地生态畜牧产业化扶贫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泉口镇在三合、天池、水塘等10多个村人工种草2.1万亩,把荒山变成了大草原。

如今,泉口镇的群众通过在草原上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等,不仅收获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不为青山,何得金山?铜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修复,还青山以绿,让大地常绿。

十二五”期间,铜仁完成植树造林39.4万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435.6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49.8%提高到57%。

正是得益于此,铜仁人收获了山的馈赠,也获得了水的回报,享受到了生态建设所带来的果实。通过农业园区建设,万元山、万元田的创建,茶叶、果蔬、生态畜牧业等生态产业蓬勃兴起,绿了荒山富了民。

同时,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借助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铜仁乡村旅游迅速崛起。许多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在江口县亚木沟景区门口的寨抱村,大多数村民都从事起旅游服务业,一家挨一家的乡村旅馆、餐馆、商铺成为一大亮点。

以前种地,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也转型做起了生意,收入还不低。”在景区门口摆摊卖小吃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通过旅游带动,该村人均纯收入也从2011年的不足千元增长到7000多元。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铜仁市乡村旅游接待点达210余个,农家乐经营户1680家,带动21.3万人就业,受益人数40.1万多人。

如今环境变好了,群众收入增多了,铜仁正在收获着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

故事

水的“馈赠

精彩“水文章

2012年,农夫山泉相中铜仁优质水资源,在碧江区投资建厂。2014年4月,“农夫山泉”一期投产,目前已建成年产33万吨饮用天然水和7万吨饮料生产线基地。今年1至7月,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6亿元。

农夫山泉在铜仁的水源点是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区六龙山七股水,这里不仅风景绝佳,而且森林保存完好,是目前农夫山泉在全国的八大水源地之一。

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得益于自然生态的馈赠,铜仁保存着最纯净的淡水资源,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一项战略性资源。

近年来,铜仁将生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放在战略全局高度谋篇布局,做活水文章,做大水产业,实现了水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农夫山泉之后,铜仁市还引进了屈臣氏等品牌饮用水和好彩头等龙头饮料企业,并在市内迅速发展石阡泉都、德江乐乐美、江口净山食品、江口梵净山矿泉水、沿河土家山泉水厂等水产业企业。

截至目前,该市有各类矿泉水生产企业50余家。其中农夫山泉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5条生产线,年取水量86万立方米,可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利税约1.1亿元。

除健康饮用水产业迅猛发展,温泉产业也正异军突起,成为铜仁的一张耀眼名片。

铜仁温泉资源富集,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印江、沿河等县。目前该市已开发成熟的温泉有2处,其中,石阡城南温泉年接待游客量50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思南九天温泉年接待游客量24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

此外,铜仁还利用富集的水资源,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山的“回报

绝妙“山字经

当前,正是朗溪镇昔浦村的李子上市时节。

今年李子产量不大,预计产值有20多万元,但前期的桃子产量有200多万斤,产值超过200万元。”昔浦村支书田井付说,今年全村水果总产值可达900万元。

近年来,朗溪镇昔浦村的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不仅声名远播,而且供不应求。依靠经果林产业,该村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去年该村农民纯收入达到8000元。

如今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曾经是水土流失严重的穷乡僻壤。

昔浦人逐渐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不断与恶劣的生态环境斗争。上世纪末,开始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及植树造林。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昔浦村民利用碎石块,把斜坡上的土地改造成一台台梯土。然后在这些梯土里面小心翼翼地种植上传统的经济作物柑橘、桃子、李子等经果林。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昔浦人在坚持不懈的生态恢复和治理过程中,也获得了大山的丰厚回报。  “现在村里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了2700亩,全村80%的村民从事水果种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果园。”田井付笑着说,现在满山都是“摇钱树”,村里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

要脱贫致富,就要念好‘山字经’,狠抓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吸取前车之鉴。”田井付介绍,目前该村守绿护绿的意识在增强,这两年村民还自发在印江河岸种植柳树,以保护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