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综述

20.01.2016  13:16

               

 以2002年国家旅游局对江口县实施旅游帮扶为开端,在历经了三个阶段的旅游扶贫后,铜仁市乡村旅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基本构成了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如今,九龙村、薅菜村、南庄村、尧上村、楼上村、郝家湾村、寨沙村等已成为铜仁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典范。

  据统计,到2015年底,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2005户,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8万人,综合收入62.45亿元。

   产业扶贫:拓展脱贫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帮助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实施产业扶贫,推动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抓产业促发展,抓旅游保增收,拓展农民脱贫渠道。

  2011年起,铜仁市开始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5年来,全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4570万元,分别完成了碧江区九龙村,石阡县楼上村、尧上村,德江县高家湾村,江口县梵净山村等24个村的房屋立面改造及旅游步道、景观亭、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村寨旅游功能;发展畜禽养殖业,特色蔬菜、精品水果种植业等,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餐饮食材供给。在此期间,铜仁市打造了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各1个,省级示范点7个,市级示范点10个。

  此外,2014年,市旅发委、市农委和市扶贫办创新“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制定了园区景区化标准,开展了园区星级景区评定,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周边贫困人口就业。玉屏茶花泉、沿河南庄、石阡五德等园区通过举办赏花周、采摘季等活动,提升了人气、聚集了财气,推进了园区产业扶贫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据统计,8个园区星级景区直接从业人员1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和临时务工人员1万多人。特别是德江高家湾创新实施的“三金”收入模式,拓宽了脱贫路子,鼓起了群众钱袋子,先后被中央、省级新闻媒体报道,吸引各地前来考察学习。

   造血强身:景区带动脱贫

  对有旅游资源禀赋的村寨,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将村寨打造成为旅游景区,通过景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是铜仁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又一举措。在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区县和市直部门形成共识,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方式,以党建扶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等为载体,采取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子,按照各记其功的方式,整合部门以及对口帮扶单位的项目、资金,推进村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碧江区九龙村是“造血强身”的代表之一。该村主要以生态移民搬迁为载体,按照民族村寨特色,将生态移民工程点打造成为景区服务的接待功能区,并采取金融扶贫等方式,引导群众从事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方面的经营。江口寨沙侗寨、石阡坪洋寨等都是这种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其中江口寨沙侗寨的旅游扶贫模式,被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推广。

  石阡尧上村的独立景区模式,则是“造血强身”的另一个典型代表。该模式主要以区县为单位,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按照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交通、游览、接待等功能,将村寨打造成为独立旅游景区,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引导群众从事旅游业。石阡县政府集中打通尧上村外出通道,使荒野村寨华丽转身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精品景区,被周边县市借鉴。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村寨已有2个被打造成为4A级旅游景区,7个打造成为3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景区提供管理、保洁、安保、演艺就业岗位300多个,旅游创业40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接待服务2000多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达10000多人。

   智慧帮扶:提升发展水平

  近年来,铜仁市通过旅游、实用技能等培训,着力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其就业率和自主创业能力。自2012年以来,市直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就业培训、服务技能培训、产业技能培训等,为贫困人口就业提供了保障。

  据统计,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先后采取旅游从业人员专题培训、送教上门、外出考察、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等方式,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人,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74人,而扶贫部门仅2014年就培训3700余人次。文化部门也指导寨沙、云舍、苗王城、尧上的村民打造了“月上寨沙”、“云中仙舍”等演艺节目。通过培训,提升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接待礼仪、餐饮、客房服务等水平。

  同时,旅游部门还按照乡村旅舍建设标准,分别在梵净山环线指导打造四朵花精品乡村旅舍12家,三朵花精品乡村旅舍30家。在旅游和扶贫部门的支持下,松桃苗绣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展了送教进村入户培训活动,使松桃、秀山、花垣等县近3000名苗族妇女掌握了苗绣技术,并参与苗绣旅游商品生产。

   “两区一线”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近年来,铜仁市在重点景区、城市郊区、旅游交通干线周边,按照“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布局旅游餐饮、住宿、农家乐、旅游购物、农事体验等,通过“两区一线”带动旅游扶贫。

  在景区带动上,全市15个重点景区周边有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经营户1200多户。在城区带动上,全市各区县(大龙开发区、大兴高新区)周边发展农家乐300多户,特别是碧江依托主城区,开展葡萄采摘季、油菜花节、QQ农场、亲子游、采摘季等活动,一度引发碧江乡村旅游热潮,推进了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发展。在旅游交通干线上,江口至梵净山、印江至木黄、大兴至苗王城等交通沿线,乡村采摘园、农家乐等蓬勃兴起。据统计,通过“两区一线”带动旅游直接就业近1.6万人,间接就业8万多人。

   创新管理:共享发展经验

  为了巩固旅游扶贫工作成果,各地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总结经验,创新管理,规范运营,共享发展经验,加快了发展步伐。

  石阡县尧上景区采取协会管理模式,以农民参与为主,自发成立旅游协会,以村规民约方式来管理村寨环境、服务质量、经营秩序、旅游安全等。

  松桃苗王城则采取公司管理模式,以公司为主体,对参与公司经营的群众按公司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并提供工资、绩效、社会保障等利益,确保本地员工就业稳定,医疗有保障等。

  江口寨沙侗寨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农户参与“四位一体”达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政府主要负责旅游规划、政策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宣传营销、典型带动等,并负责旅游服务工作;协会主要负责处理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各项事务,维护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防止经营服务乱抬价、乱收费等行为;农户到旅游企业就业,直接参与景区的文艺演出、经营管理等活动。该模式使政府、公司、协会、农户形成一个共同体,推动了乡村旅游扶贫持续发展。

  石阡尧上村的独立景区模式,则是“造血强身”的另一个典型代表。该模式主要以区县为单位,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按照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交通、游览、接待等功能,将村寨打造成为独立旅游景区,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引导群众从事旅游业。石阡县政府集中打通尧上村外出通道,使荒野村寨华丽转身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精品景区,被周边县市借鉴。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村寨已有2个被打造成为4A级旅游景区,7个打造成为3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景区提供管理、保洁、安保、演艺就业岗位300多个,旅游创业40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接待服务2000多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达10000多人。

   智慧帮扶:提升发展水平

  近年来,铜仁市通过旅游、实用技能等培训,着力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其就业率和自主创业能力。自2012年以来,市直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就业培训、服务技能培训、产业技能培训等,为贫困人口就业提供了保障。

  据统计,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先后采取旅游从业人员专题培训、送教上门、外出考察、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等方式,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人,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74人,而扶贫部门仅2014年就培训3700余人次。文化部门也指导寨沙、云舍、苗王城、尧上的村民打造了“月上寨沙”、“云中仙舍”等演艺节目。通过培训,提升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接待礼仪、餐饮、客房服务等水平。

  同时,旅游部门还按照乡村旅舍建设标准,分别在梵净山环线指导打造四朵花精品乡村旅舍12家,三朵花精品乡村旅舍30家。在旅游和扶贫部门的支持下,松桃苗绣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展了送教进村入户培训活动,使松桃、秀山、花垣等县近3000名苗族妇女掌握了苗绣技术,并参与苗绣旅游商品生产。

   “两区一线”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近年来,铜仁市在重点景区、城市郊区、旅游交通干线周边,按照“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布局旅游餐饮、住宿、农家乐、旅游购物、农事体验等,通过“两区一线”带动旅游扶贫。

  在景区带动上,全市15个重点景区周边有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经营户1200多户。在城区带动上,全市各区县(大龙开发区、大兴高新区)周边发展农家乐300多户,特别是碧江依托主城区,开展葡萄采摘季、油菜花节、QQ农场、亲子游、采摘季等活动,一度引发碧江乡村旅游热潮,推进了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发展。在旅游交通干线上,江口至梵净山、印江至木黄、大兴至苗王城等交通沿线,乡村采摘园、农家乐等蓬勃兴起。据统计,通过“两区一线”带动旅游直接就业近1.6万人,间接就业8万多人。

   创新管理:共享发展经验

  为了巩固旅游扶贫工作成果,各地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总结经验,创新管理,规范运营,共享发展经验,加快了发展步伐。

  石阡县尧上景区采取协会管理模式,以农民参与为主,自发成立旅游协会,以村规民约方式来管理村寨环境、服务质量、经营秩序、旅游安全等。

  松桃苗王城则采取公司管理模式,以公司为主体,对参与公司经营的群众按公司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并提供工资、绩效、社会保障等利益,确保本地员工就业稳定,医疗有保障等。

  江口寨沙侗寨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农户参与“四位一体”达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政府主要负责旅游规划、政策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宣传营销、典型带动等,并负责旅游服务工作;协会主要负责处理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各项事务,维护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防止经营服务乱抬价、乱收费等行为;农户到旅游企业就业,直接参与景区的文艺演出、经营管理等活动。该模式使政府、公司、协会、农户形成一个共同体,推动了乡村旅游扶贫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