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速绿色崛起

15.09.2019  21:10

两山”春风活黔东

——铜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速绿色崛起

  思南张家寨茶旅园区,昔日荒山成了致富金山。任志平 摄

  门票售罄!门票售罄!刚刚过去的金秋八月,梵净山景区连续10多天发出游客爆满提示。

  梵净山,黔东铜仁的地标之一,已沉睡亿年。除了独特的地形地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孕育了黔金丝猴、珙桐等7000多种野生动植物,铜仁母亲河锦江就发源于这个森林王国。

  受交通、旅游品牌等因素制约,10余年前的梵净山景区年门票收入不足百万元。

  为保护梵净山、激活梵净山,近年来,铜仁市已投入数十亿元保护梵净山、改善周边基础设施、擦亮梵净山旅游品牌。

  如今,以梵净山为龙头的铜仁旅游持续火爆,20余万贫困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然而,作为贵州传统农耕大市,铜仁的干部群众也曾面临“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窘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提出了明确要求。

  “两山”理念的春风吹醒了梵净山,活络了铜仁人。

  贵州省委对铜仁市作出“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后,铜仁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全力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生态产业,致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

  忠实践行“两山”理念,铜仁的绿色崛起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畅。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19%,跃居全省第二;地区生产总值达1066.52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6年减贫7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7.74%降至4.4%。

  生态保护 治山理水成效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初秋的印江自治县朗溪镇昔浦村,桃李刚摘完,柑橘又黄了,裸露的石头则“害羞”地躲进了林下。

  “现在满山都是‘摇钱树’,家家都有‘绿色银行’。”村支书田井付喜上眉梢,全村近3000亩水果,年产值超900万元。

  然而,30年前的昔浦村和铜仁多数农村一样,也曾经历过开荒种粮、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的痛苦。

  作为传统农耕大市,土地承包到户后,铜仁农民曾为了填饱肚子开荒种粮。开荒种粮不但没有给农民带来殷实日子,反而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

  守好生态底线,才能守住富民“金线”。近年来,铜仁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植绿23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800平方公里。

  青山要有绿水绕。两年前,铜仁市借中央环保督察契机,全面清理乌江网箱养鱼,仅思南就投入6000多万元引导扶持405户渔民上岸发展水果、药材等生态产业;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沿江兴建污水处理厂,使乌江水质达标率100%。如今,人们这样形容思南:思南乌江白鹭湖,水鸟贴江而飞,游泳爱好者披波踏浪,激起江鱼无数。

  保护水资源,铜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出台《梵净山保护条例》《锦江流域保护条例》等,严打环境犯罪、严守生态底线。

  保护生态,铜仁还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把生活在铜仁西部5县及松桃自治县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农民,搬迁至条件较好的东部城区、开发区。目前,全市29.33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区石山区,其中12.55万人直接搬到铜仁主城区和开发区,成为新市民。

  治山护水,呵护环境。目前,铜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7%,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两江碧水幽幽,两岸青山似屏,铜仁,好个安居乐业福地。

  生态旅游 游山玩水乐无穷

  10余年前,梵净山脚下寨抱村村民曾兴明还时常抱怨自己命不好,生在这个穷山沟,吃不饱、穿不暖、出行难。

  唤醒沉睡亿年的梵净山,铜仁配套打造亚木沟、太平河等景区。全力打好生态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争创5A景区,唱响铜仁旅游品牌。

  梵净山醒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了。今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亿元。

  “原来我们守着的是金山银山。”随着旅游业兴起,曾兴明与多数寨抱村民一样,依托梵净山,凭5万元“精扶贷”开办农家乐、民宿,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梵净山蝶变,让铜仁人意识到,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要把好山好水亮出来。

  近年来,铜仁市快速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先后开通铜仁凤凰机场国际航班、铜玉城际铁路,实现县县通高速。

  主峰热万山乐。朱砂古镇、思南石林、石阡佛顶山等景区已成为全省旅游胜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石阡、思南,温泉水滑洗凝脂;锦江、乌江,龙舟争渡竞风流。打造碧江天生桥、万山长寿湖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开发水旅游资源。

  龙头带动,点线成面。铜仁正着力打造梵净山、铜仁城区、锦江河等精品景区,引领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借力脱贫攻坚打造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村寨783个,扶持精品农家乐2800家、乡村旅游客栈1300余家。

  绿色旅游可持续,游山玩水水淌银。目前,全市已建成5A级、4A级景区12个,旅游收入持续井喷。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332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5.7%。

  桶井的石头会唱歌,万山的矿道变时空隧道,沿河的李花比空心李更诱人……铜仁的清山秀水正巧妙融入文化、民族、红色等元素,引领4万人直接从事乡村旅游。

  黔东文化旅游胜地呼之欲出。

  生态产业 绿水青山红日子

  “好山好水育出的果子不愁卖,昨天才发往温州1万斤。”8月30日,江口县凯德街道林家屯红心猕猴桃基地,贵州村华秋实农业公司总经理章建军正指挥工人采摘、装箱、上车。

  5年前,温州客商章建军慕铜仁青山绿水之名,到江口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红心猕猴桃3000余亩。

  春去秋来,昔日石旮旯撂荒地已被悬空绿毯覆盖,绿毯下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猕猴桃。顺手摘一个塞进嘴里,好甜好软。

  “终于找对了发家致富的地方。”辗转全国各地种植水果多年的章建军感慨,公司已注册“梵山金桃”有机红心猕猴桃商标,可带动100余人稳定就业增收。

  “不为金山,难留青山。”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安孝荣说,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把生态资源变成致富资本,让群众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中尝到甜头。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铜仁着力念好“山字经”,培育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0多家,全力打造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油茶、食用菌等6大主导产业。

  如今的铜仁菜篮子丰富、米袋子充实、果盘子多彩,“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优质农产品如泉涌。目前,全市茶园面积接近200万亩,油茶林超100万亩,玉屏黄桃、沿河空心李等精品果园达103.94万亩。

  好山必然出好水,好水要成致富水。近年来铜仁奋力书写“水文章”,成功举办两届水博会,引进农夫山泉、好彩头等饮用水、饮料企业,把天然好水变为富民活水,去年水及关联产业产值达118亿元。

  “跋山涉水”抵金山。发展生态工业,铜仁招商选商安商,逐渐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医药等特色优势工业。2018年,铜仁市生产总值达1066.52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8年,江口、碧江、万山、玉屏4个区县均以高分整县退贫出列;今年,石阡、印江整县退贫出列已通过省级验收。

  如今的铜仁城乡,绿水青山红日子,正崛起为黔东绿色发展高地。(记者 朱邪 杨聪)

[责任编辑: 刘昌馀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