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扶贫组合拳”打开新天地

25.12.2014  15:20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进入新阶段扶贫攻坚以来,锦屏县干部群众定好调子、加快步子、找准路子,围绕经济、产业合力攻坚,打出扶贫攻坚组合拳,一场“减贫摘帽”的战役正在锦屏县热火朝天地展开。
        近年来,锦屏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的战略机遇,以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核心,以产业化扶贫为抓手,全力推进“减贫摘帽”。通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油茶、中药材、山核桃、养殖等“六大产业”,积极实施产业化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和“雨露计划”培训等,大力开展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不断帮助贫困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经济收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抓好落实突出“”和“
        建档立卡是今年贵州省扶贫攻坚的一项主要工作,锦屏县属于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连片地区县,贫困人口大多居住于高山深谷之间,脱贫难度极大。为确保实现精准帮扶,锦屏开展了一场至下而上的调查摸底。截止到10月底,全县重新识别出的贫困人口6.94万人,已完成减贫任务数1.8万人,占黔东南州下达锦屏任务数的100%。
        产业化扶贫项目稳步推进。着力发展山油茶、山核桃、中药材(钩藤)等特色扶贫产业,年内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油茶低改6000亩、新造10886亩,山核桃5000亩,中药材(钩藤)18148亩,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50亩、大田推广4015亩;项目建设涉及15个乡镇、192个行政村(原老村),覆盖农户8650户、38900人。
        生态移民扶贫项目全面启动实施。抓住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将锦屏县列为2013-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试点县机遇,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总体要求,积极整合生态移民、库区移民、地质灾害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加快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进度,2013年完成居住在深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1000人搬迁安置。2014年,完成购建安置住房100套(廉租房)10604平方米,安置贫困农户100户、486人。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实施。今年实施整村推进的项目村11个村,项目资金87.82万元,实施小香鸡、二元杂交仔猪、鸭等养殖类项目13个。目前,有12个项目已建设竣工验收。
        集团帮扶项目进展顺利,共计安排扶贫资金3000万元,三年规划,定点帮扶乡镇河口乡、固本乡、茅坪镇,每乡镇1000万元。目前,已安排河口乡1000万元,固本乡500万元。河口乡、固本乡集团帮扶、整乡推进项目正有序进行。
        智力扶贫(培训)新突破。培训项目3个,培训人数9839人,资金162.2万元。培训项目涉及“圆梦行动”70人、十大扶贫产业技能培训200人、“三位一体”培训1000人、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19人、环境与社会发展能力培训8000人、职高试点办学助学工程450人。目前,完成“圆梦行动”2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70人,完成十大产业技能培训172人,完成“三位一体”培训1156人,完成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57人,完成环境与社会发展能力培训8249人。

拔掉穷根突出“扶贫组合拳
        今年以来,锦屏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中草药等新产业,引进新产业项目5个,开发中草药基地2万多亩,使全县形成了林业、中药材、果蔬、水产、马铃薯、畜禽养殖等6大产业拉动农民增收。
        “我这个生态渔业养殖场,每天向贵阳、昆明、长沙等地销售1万多公斤鲜鱼。”顺发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范芳焯说。据介绍,合作社在三板溪库区湖面有网箱养殖面积200多亩,利用特色养殖优势进行综合开发,不仅卖鱼还在河边搞起了渔家乐。
        锦屏以扶贫项目和三板溪库区省级示范园区为依托,积极抓好水产养殖。截至目前,已改造和新增高架网箱12500口,新增高密度集约化投饵网箱养殖1066口,网箱养殖面积达1380亩,全县大水面养殖面积达到2.31万亩。
        在传统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中,锦屏着力提升稻米品质,在新化、敦寨、隆里等乡镇设立了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全县春播面积27.65万亩,仅仅机耕面积就达67959亩,并配套种植花生、高粱、薏仁米等其他农作物0.68万亩。为了加大烤烟的发展力度,今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烤烟示范村予以重奖,连续奖励3年,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与生产效益。目前,全县涌现种烟专业村30个,专业大户100多户,每亩烤烟收入2000多元,跻身全省烤烟生产重点县之列。同时,锦屏大力抓好食用菌、脐橙、油茶、油菜等产业规模开发,建起了1万亩精品水果生产基地、10万亩油茶基地。
        锦屏还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县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12家,总数发展到249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显成效。扶持培育了红托竹荪、杉乡灵芝、杉乡金秋梨、杉乡野桂花蜜等10多家省及黔东南州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并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引领农户参与产业开发。全县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4429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完成6790万元,林业增加值完成  1687万元,牧业增加值完成4025万元,渔业增加值完成118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43万元。

全力保障突出“”和“
        胡水诚,现年30岁,在深圳一带打工8年多,老父亲2000年到2007年卧病在床,家庭债台高铸,父亲去世后为维持家庭生计,胡水诚夫妻再次到深圳打工,只有两个孩子和年迈的母亲留守家乡隆里乡隆里所村。2013年6月,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摇身一变成为城镇市民,工作在工业园区,每天朝九晚五,月工资3000多元。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该县人民政府县长杨伟帮扶他家。
        “我到现在都还能清楚的记得回到家里见到县长的情景,现在每天下班后老母亲就做好饭菜都我们回去,这是很多年都梦想的情景,工作又稳定,做起事来都有信心多了,这都要感谢杨县长帮扶呀!”胡水诚说。
        个案帮扶是锦屏县帮促地方群众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胡水诚家是县长杨伟帮扶的几户人家之一,杨伟在走访中得知他家里的情况后,现场拨通了胡水诚的电话,让他回到家乡工业园区来找工作,照顾年幼的孩子和老母亲。胡水诚当时还有犹豫,在回来之前请了一个周的假期到工业园区了解情况。如今,胡水诚已经在工业园区的和泰水泥厂工作一年多时间,工资从试用期的1000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000余元,已经是公司的中层干部,成为了装运工段长,手下管着12个员工。如今,胡水诚把母亲和孩子接到了自己上班的地方,住在公司的宿舍里,妻子也在水泥厂里工作,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勤劳简朴的夫妻两个每个月都把除开销外的钱存起来,在开发区买了一套房子,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幼儿园,一个是老母亲照顾。
        像胡水城一样因着干部帮扶脱贫的人家在锦屏并不是个例。锦屏县共有112个贫困村,贫困人口6.94万人,从2013年以来,通过开展“个案管理”扶贫攻坚工作,使农村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每年减少3500户1.6万人以上,到2015年末全部实现脱贫,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6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收入2736元以上,实现“减贫摘帽”。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差的13400人特困农户和五保户,将通过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解决贫困问题。
        锦屏县按照县、乡科级和一般干部职工分别帮扶3户、2户、1户贫困户脱贫的要求。2013年安排参与“一对一”个案帮扶的省、州、县、乡单位机构143个,承担帮扶任务干部2554人,其中县级领导50人,科级干部675人,一般干部职工1840人,结对帮扶贫困户3329户,18000人实现脱贫。目前,锦屏县已组织“一对一”帮扶干部进村入户9368余人次,掌握帮扶对象的劳力状况、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发展基础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定帮扶方案2580余个,帮助贫困农户破解发展难题,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
        今年,锦屏“个案”管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贫困户3329户,12847人,组建的111个扶贫工作队为贫困乡镇、贫困村以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873.66万元,扶持种、养殖业,引进与实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购置设备、赠送物资等。初步确定的扶贫移民生态搬迁安置对象203户985人预计春节前可搬迁入住新居。实施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7个,项目总投资2952.7万元。目前,共完成建设项目89个,在建项目  54个,完成项目投资金2238.41万元,完成总体形象进度75.8%。“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已发展65户,注册资金650万元,带动就业千人。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完成总校舍面积60350平方米。
        现下,锦屏县牢牢把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较快增长,呈现出“发展提速、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社会发展改革继续深入,经济建设难题逐项突破,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