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业活力

12.11.2014  10:41
        本报讯 (记者 邱存双 刘增兵 通讯员 龙柳仙)江苏盐城商人蔡焕斌等7人投资300余万元,承包锦屏县新化村连片荒山1500亩建立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铜鼓镇花桥村刘国文到湖南靖州承包150亩的荒山,营造杉木及楠竹林。

  锦屏县以林权制度改革破题,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各种市场手段,加速林地和林权转让……一批民营资本的进入,为林业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锦屏县积极实施林权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集体或者个人以出租、承包、林地入股、转让等形式进行林权林地流转,激发了林农造林的积极性。

  在锦屏,“把林当菜种”正成为林农的新追求。林权林地流转形式日益多样,形成了以乡村林场为骨干,国家、集体、个人一起造林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据初步统计,自2011年以来,全县共流转林地3.25万余亩。

  该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扶持特色林产业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目前,该县林产业种植面积达32万亩,其中油茶种植12万亩,楠竹种植3.4万亩,中药材种植2.3亩,果品种植12.5万亩。

  该县高门槛引进7家木材精深加工企业,淘汰一批低产能产品的木材企业,由出售原木变直接出售木制终端产品,一些木材企业的高端产品每立方卖价达4000多元,出现“1方木材卖出5方价”。

  通过引进林木深加工企业实施林地流转,带动林农发展林业产业,不但培育了后备森林资源,还实现了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明显。